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西焦村的期待
本报记者 顾 阳
恒达鑫公司总经理仇宪法在料仓前的留影。
在村民齐秋海的身后,是平山县南西焦村最大的核桃园。
平山县南西焦村的核桃林,是当地人告别水泥产业后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 顾 阳摄

“最鼎盛时,咱南西焦村有13家水泥企业,年产水泥超过350万吨,光拉料、跑运输的大卡车,村里就有100多辆……”2月18日上午,在石家庄平山县南西焦村委会办公室里,村党支部书记韩宝贵对记者说。

韩宝贵担任南西焦村支书刚满一年,恰好赶上了石家庄这两次集中拆除水泥过剩产能的行动。他告诉记者,到今年3月底,全村除保留一家名叫嘉华的特种水泥企业外,其余所有的水泥企业都要拆除。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在感情上还有些不好接受。”心直口快的村办主任齐秋海坦言,村里900多户几乎家家都有人在这些水泥厂里上班,即便是跑运输、开饭店的村民,他们的生意基本上也都是绕着这些水泥厂在转。

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水泥厂拆除后,农民纯收入确实减少了,这是最让韩宝贵们感到头疼的一件事。然而,除了种植核桃、搞养殖外,当下似乎没有更合适南西焦村民致富增收的选择。

核桃产业是平山县“第一特色富民产业”,多年前,当地政府就提出要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人均一亩核桃树”的目标。

“村里老支书齐孟海10年前就开始种核桃了,现在有180多亩,每年收入就有好几十万元。”韩宝贵说,过去水泥厂红火的时候,大家伙好像不怎么在意这小小的核桃树。可如今,村里一合计,还是响应县里号召,把这些腾挪出来的土地种上核桃树,尽可能把村民的收入损失弥补回来。

为此,村委会联合镇、县合作社,成立了成人实用技术学校,为村民开设实用技术培训。“第一期我们开设的刺绣培训,后来到第二期,我们就请专家来讲核桃种植技术了,每次来听课的村民都有60多人。”齐秋海说。

从2013年春季开始,南西焦村就有计划地组织村民种植核桃树,一年下来全村核桃的种植面积增长了800多亩。“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我们种的不是普通的核桃,是嫁接了从国外引进的清香型薄皮核桃,市场价每斤能卖出25元。”齐秋海说,嫁接的这个新品种不仅耐旱,而且生长得快,嫁接后当年就可挂果,5年可出果,七八年即可盛果,一般产果期在40年以上,特别合适当地种植。“今年我们还想继续扩大核桃种植,只是嫁接苗的供应现在有点跟不上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