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经费管理体制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勇

湖北“三归”模式突破既往职务发明收益归单位的教条式规定,是科技体制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值得肯定。

科技进步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但是,科研激励不等于简单地增加财政投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研条件大为改善,科技论文数量突飞猛进,但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仍在旅途。科技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真正有知识边际增量贡献的原创性论文也无法形成。

应用研究直接服务社会,或可商业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或可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知识支持。“三归”模式增强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值得肯定。复制和推广不一定要固化个人收益比例,多大比例收益归个人,可因地制宜。

科研激励机制既要尊重科研规律,也需创新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现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多参照政府部门,忽略了科研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差异性,导致一些必需的实际开销与现行制度冲突,也说明相关制度亟待优化。

(本报记者 崔文苑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