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支部书记吴天来——
把石窝窝变成产业村
本报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44.8公里的环村公路、近100公里的环屯路、户户公路到家。这样的交通路网在四面环山的陇雅村实现了。陇雅村位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大山深处,“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村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动描述。这个曾被建议整体搬迁的山村,如今却成了大石山区的乡村建设典范。

陇雅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该村的村支书吴天来。中年汉子、皮肤黝黑,这是吴天来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相貌普通的基层干部,带领着陇雅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的陇雅村,300多户人家散居在42个不通路、不通电又严重缺水的自然屯里,“三不通”使陇雅村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困苦。1999年,吴天来担任陇雅村村支书,“走路难”成了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10多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铺公路、建水柜、架电线,修建公路44条、120公里,解决了全村42个自然屯行路难问题;建成水柜350个,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建成高压线路13.6公里,低压线路130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

水、电、路都通了,村民致富得跟上。陇雅村地处大石山区,全村369户1439人仅有耕地面积1050亩,“瓢一块碗一块”的薄地分散在130多条乱石嶙峋的山沟中,村里无一分水田。石窝窝里种玉米、种红薯成为陇雅村村民糊口的方式。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活状况?经过调查研究,吴天来把目光放在了发展特色产业上。

根据陇雅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吴天来带领村民发展桑蚕业。目前全村共有桑园3115亩,一年的种桑养蚕收入达304.6万余元,成为凌云县远近闻名的桑蚕生产大村。面对废弃的桑叶桑枝,吴天来想到了延长桑蚕产业链:利用桑叶、红薯叶、青菜等喂猪,养出来的猪既生态又好卖,已远销广州;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投资40万元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桑枝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值达100万元。

2013年,吴天来又利用退耕还林套种“十大功劳”(一种中草药材),发展起新的产业。吴天来说,“我们计划到2015年种3000亩,此外还计划到2015年种500亩‘铁皮石斛’,这些都将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如今,种桑养蚕、养猪、中草药种植已成为陇雅村3大主导产业。

除此之外,吴天来还积极引导村里的经济能人参与创办各类农村经济协会,把分散在各个村组的党员致富能手按产业类型组织起来。近年来,村里先后成立了桑蚕、药材、养殖、劳务输出、党员互助等5个产业协会,会员达160多人。在协会的带动下,村里的各种产业致富能手不断涌现。

吴天来的乡村致富经不仅使陇雅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还通过结对帮扶辐射到了邻近同处大石山区的陇照村。在吴天来的带领下,陇雅村陇花屯至陇照村岩什屯8公里长的连村屯级公路修通,直接受益农户138户900多人、间接受益农户480户1900多人,群众亲切地称这条路为“连心路”。在陇雅村的结对帮扶下,陇照村的村貌明显改善,村里的桑园、“牛心李”种植基地也发展起来。

“物质文明丰富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陇雅村逐渐富裕起来后,吴天来又提出了新想法。

2008年春节,占地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在陇雅村竣工,随后民俗博物馆也在这个大石山区中建起。如今的陇雅村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而是实现“五通一建”、民宅立面全部翻新、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文化广场和博物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