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界融合和创新的尝试,不仅带火了节日电影市场,也让市场变得更多元
跨界电影受追捧
本报记者 金 晶

这个春节假期,你进影院看电影了吗?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五期间,共有9部电影在国内上映,产出票房10.2亿元,创出“开门红”。凭借《爸爸去哪儿》和《大闹天宫》的“双轮驱动”,这5天的当日票房都维持在2亿元上下,其中大年初一最高,达到了2.5亿元。市场炙手可热,观影一票难求,部分影院实行“限购”,但观众热情不减反增。春节档愈发受到重视已经毋庸置疑,电影业自身的一些创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电影《爸爸去哪儿》无疑是今年春节电影市场的热门话题。这种从亲子真人秀改编的创新形式,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我们需要不同类型片子的尝试,需要跨界融合和创新。”电影《爸爸去哪儿》出品方之一、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这话,也是来自市场的一种反馈。分析影片《爸爸去哪儿》此次不错的票房成绩,可以发现,亲情互动的定位、先期观众的基础与春节档档期等因素都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提供了一个启示:文化消费品需要加大参与度和认同感——除了创新形式,提升的关键还在于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

鼓励创新且宽容失败,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市场将为不同类型的影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以电影为代表的国内文化市场已逐渐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比如热播热议的《最强大脑》等挖掘“草根明星”的电视综艺节目,又如《印象大红袍》等结合了演艺和旅游“双重基因”的实景演出。无论是凭借“粉丝经济”带动,还是借助“话题效应”发力,或是通过产业融合带来多重体验,文化产品的品质和观众的消费习惯都在逐步养成。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消费节奏的加快和消费人群的细分,市场关注热点转换频繁,今后,市场中依靠题材相似“跟风”赚到钱的机会将有所减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