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有些不一样。美国遭遇近20年来最严寒天气,多个地区刷新了当地低温纪录,而欧洲却反常地暖意十足,滑雪胜地瑞士的雪场甚至或多或少地要依赖人工制雪。那么,今年的冬天究竟是冷还是热呢?根据世界气象组织5日发布的新闻公报,2013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全球第六热年份,而且全球升温很可能将长期持续下去。极端天气的常态化趋势正对人类构成严峻考验。
公报显示,2013年全球陆地与海洋表面气温比1961年至1990年全球气温平均值高0.5摄氏度,较本世纪头10年全球气温平均值高0.03摄氏度,2013年与2007年并列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全球第六热年份。其中,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地表最高温度。在海洋方面,大澳大利亚湾及周围海域、太平洋东北部及中南部海水异常温暖,同时全球大部分海洋表面温度都出现了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如此,美国罕见的严寒天气又该如何解释呢?世界气象组织认为,这是因为极地旋涡南下,根源在于极地升温。极地漩涡是活跃在极地高空的大规模冷性气旋,通常其影响范围仅限于极地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造成北极地区升温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极地与中纬度地区温差缩小,减弱了极地高压对极地漩涡的控制能力,导致极地漩涡向中纬度地区“游走”。反映在天气上,寒冷气流“入侵”中纬度地区并造成大范围气温骤降和暴风雪灾害的可能性和频率都在增加。
事实上,严寒、酷热、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近年来在全球频发。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4个最热年份中,有13个出现在本世纪,其中2010年与2005年并列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其全球地表温度高出长期平均值0.55摄氏度。根据该组织预测,极端天气未来可能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有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之势。
极端天气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和安全,而且给农业生产、粮食供给、能源供应乃至经济增长带来极大不确定性。联合国减灾署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1年,全球气候灾害受灾人口累计达27亿,经济损失达1.38万亿美元。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为由,是无法解释极端天气日渐频繁的现象的。显而易见,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发挥较大作用。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系到全世界的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在气候变化面前,世界各国都需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历史和现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