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二五”时期头三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开工建设2490万套,已完成“十二五”建设目标的近七成。2011年至2013年间,我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1200多万户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
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1月底,已开工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已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投资11200亿元。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出台《城镇住房保障条例》,督促各地把抓建成、促入住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推进绿色保障房建设,下大力气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切实抓好保障房后续管理和信息公开。
随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大规模实施,我国住房保障取得长足进展,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机制日臻完善,越来越多住房困难家庭将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辽宁本溪重点安居住房“瑞馨佳园”居民——
居有定所 信心倍增
本报记者 张允强
截至2013年11月底,辽宁已完成保障房任务20.2万套,为全年任务的116.7%。
1月25日,记者走进辽宁省本溪市重点安居住房“瑞馨佳园”。在住户尹国香家里,记者看到,摆满鲜花的窗台上有两张纸卡片,一红一蓝,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是那么夺目。记者走近细看,原来是2013年溪湖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有配租资格准入证和配租房源号”。尹国香满脸笑容地指着两张卡片说:“这可是改变我命运的宝贝。2013年7月31日,我终生难忘,我姐姐把我抱进分房现场,我手里拿着这两张卡,当摇到我的房号时,全场都为我欢呼鼓掌,我的心情无法形容。我活了57岁,那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尹国香66岁的姐姐尹占地告诉记者:“国香从小患有软骨病,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去世后,弟弟又结婚了,她只好到外面租房住,全靠我照顾。她身体状况这样差,又居无定所,我每天真是愁得不行呀!”说起往事,体重只有30多斤的尹国香直掉眼泪。而说起现在,她脸上立马又笑开了花。作为“三无”低保户,社区为她申请了廉租房。2013年7月,本溪市召开全市廉租房配租大会,通过摇号抽房,尹国香分得了一套面积近50平方米的住房。
“房子有了,房租每月不到30元,每月国家还给我发650元补贴,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再也不用发愁了!”讲这话时,尹国香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尹国香所在的本溪市,是辽宁省一个比较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沉陷区多、工矿区多、弱势群体多、棚户区多,是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2013年,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13815套,超出年初省里下达任务134套。
今年,辽宁将大力开展城市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国有工矿、林、垦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加大住房租赁补贴,发展限价商品房,通过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力争完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1万套。
为了让各类保障群体能住得稳、住得好,辽宁还将总结全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经验,积极研究制定《辽宁省城镇住房保障管理规定》,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机制、供应机制、管理机制、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将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北京石景山区“燕保·京原家园”公租房小区居民——
心里踏实 生活多彩
本报记者 杨学聪
截至去年12月,北京保障房共公开配租配售47221套,全市4万套保障房分配任务超额完成。
69岁的董希文老人今年尤其盼望下雪,因为他新房卧室的窗口正对着京郊的西山,可以观赏到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
“‘福’字有了,再置办点年货,就准备过年啦。”1月24日,记者来到董希文老人家时,他的老伴刘秀兰正筹划着备年货,言语间透着喜气。
董希文老两口的新家在北京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燕保·京原家园小区,距地铁一号线八角游乐园站约1公里,面向全市公开配租的房源共2140套。董希文居住的“零居”是其中最小的户型,每月租金1526.62元,95%由政府补贴,无物业费,他们需要承担的只是每月70多元的房租。
刘秀兰老人告诉记者,他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没有固定住房,靠低保过日子。原来没有租到廉租房,靠每月800元的租房补贴租房,几乎每年都要搬一次家。“房租年年涨,有补贴也住不起了。”回忆起过去居无定所的日子,董希文的眼中泛着泪光。
2013年3月12日,老两口申请到了这套41.26平方米的精装修保障房,“终于踏实了!”董希文感叹。
路鹏是京原小区项目的负责人,他说,京原家园不仅有廉租房住户,更多人在轮候经适房,还有110户非京籍的公租房住户。小区入住一年,有10多户等到了经适房,已经迁出。“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价格不高品质高”是北京公租房样板小区的突出特点。新建保障房的排水、燃气、垃圾中转站、商业网点、学校、幼儿园等便民设施的规划设计都同步实施。
心安定了,生活也多彩起来。刘秀兰跟邻居学起了葫芦丝,还参加合唱、扇舞表演,成了社区里的文艺骨干。
山东青岛崂山区“午山馨苑”公租房施工现场——
质量把关严 节能标准高
本报记者 刘 成
2013年,青岛市保障房基本建成指标5000套,到年底基本建成10251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5%。
8栋10至20多层高的大楼已经封顶,还有十多处大楼或已夯好地基,或已盖起数层,建筑工地上混凝土车辆来回穿梭,两台高大的泵车,将混凝土不断地浇筑在用钢筋和铁板搭起的平台上……1月21日,记者来到青岛市崂山区,进入午山馨苑公租房项目的建筑工地,眼前一片忙碌景象。
“这个项目占地203亩,规划了28栋楼、4015套住房,全部是公租房,计划今年底竣工,明年开始配租,主要面向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和引进人才。”在午山馨苑展示中心,记者巧遇前来安排工地春节工作的崂山区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副局长王立园。他来到展示沙盘前向记者介绍,“我们还配建了学校、幼儿园、体育中心、农贸市场、托老所、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多种服务设施。”
展示中心房屋的后面,就是一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记者戴上安全帽,走进工地,看到在一片钢筋铁板搭起的近千平方米的平台上,10多位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正在用高大泵车伸出的管道,往平台上浇筑水泥。记者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旁边一位头戴安全帽、穿着棉大衣的中年工作人员,一直紧盯着施工操作面。记者走上前和他攀谈起来,“我是第三方监理工程师,‘盯’着他们是我的工作啊,”这位贾姓工程师告诉记者,“我这个工作,术语叫旁站,例如浇筑混凝土、做防水、回填土等这些隐蔽工程开始施工时,我必须在旁边监督,否则隐蔽处盖上了,施工质量就很难把握了。”
对面的混凝土车辆旁,只见一位工作人员拿着铁锹,从一个不停翻滚的混凝土车出浆口,取出一锹混凝土检测质量。他们将混凝土慢慢倒入一个放在木制平板上的无底的圆锥形铁质容器中,再不断用铁棍捣实,待容器中的混凝土满了,将周边清理干净,把容器提起,一堆混凝土便坍塌下来。工作人员迅速用尺子量了一下坍塌的混凝土最高点与锥形容器的距离,报数说:20厘米,合格。
青岛东亿投资发展公司是午山馨苑的开发建设单位,公司工程师王建龙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在质量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还在建筑的绿色节能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我们采用了光导照明、雨水综合利用、采暖分室温控、LED节能灯具、太阳能草坪灯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及产品,建设标准优于普通商品房项目。”
在午山馨苑项目对面的马路上,记者看到一位30岁左右的男士正在驻足凝视这片大楼。“请问您是来看房子的吗?”记者走上前问道。“是啊,我来看了好几次了,这片房子地段好,周边房价都涨到每平方米25000元以上了。我是外地人,是旁边一家企业的技术工人,虽然现在还没出政策,但听说将来配租还面向外来务工者,我们企业已经向政府申请了。”他对申请结果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