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0公里,温暖回家
本报记者 周 剑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
1月23日早上8点钟,农民工专列L603临客准时抵达重庆火车站。旅客们搬运着行李离开站台,归心似箭。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北京海迪小学三年级学生关锦鹏(右)与妹妹关淑琪带着14张奖状回家过年,他们的父亲关勇看着两个孩子,喜悦的神情溢于言表。 本报记者 周 剑摄
专列乘务由北京铁路局工务段承担,司乘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经考核持证上岗。图为北京工务段党委副书记姚志远在车厢(右二)。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本报记者周剑(左一)采访在京务工的四川达州市通江县三溪乡爱国村人许明永、谢丽华夫妇。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1月23日早晨,列车准点抵达重庆站,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右)在采访列车长曹春生。 本报记者 周 剑摄
扫一扫,
更多信息和体验

题记 1月22日零时11分,腊月廿二。伴随着长长一声汽笛响,本报记者和进城务工人员一起乘坐L603次专列,开始了共计1995公里、近32个小时的旅途。这趟从北京开往重庆的农民工专列共载有近1800名乘客,途经河南、陕西、四川、重庆等劳务输出大省,共计19个站点。一路上,不同车厢的几十位农民工与记者分享这一年的收获、喜悦和期盼……

L603次列车车组50多名乘务人员,主要由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干部职工临时组成,他们昼夜交替值班应对行车中的各种状况,最终确保了列车在23日早上8时准点达到。

而这也只是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帮助农民工平安返乡返岗的一个缩影。

满足—— “全家已在北京立足”

关 勇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龙石乡人

“这张是‘三好学生’,这张是‘文明标兵’……”“不得了,这两个娃儿今年拿了14张奖状哩。”1月22日,记者经过L603次专列拥挤的第七车厢,只见两个孩子正在高兴地整理一大沓奖状,邻座的农民工乘客们发出一片称赞声。

“每次得到奖状,我都会给奶奶打电话,奶奶说,‘娃儿好棒呦,过年回家把奖状给我带回来!’”在北京大兴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海迪学校上学、年仅9岁的关锦鹏毫不怯生地向记者介绍,“我读三年级,今年拿到8张奖状。妹妹关淑琪读一年级,今年得了6张奖状。我们这次带着奖状回家过年,奶奶一定会特别高兴!”

“两个小娃儿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听到大家的赞扬,孩子的父亲、37岁的关勇高兴得合不拢嘴,言语间洋溢着自豪之情,“更重要的是这俩娃儿乐于助人、孝顺懂事。”每年春节,兄妹俩都会和父母一起坐上近2000公里的火车,赶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车厢实在拥挤,为了让孩子坐得舒适,关勇就一直叉着手站在过道上,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

他和妻子王义聪都是四川自贡市富顺县龙石乡人,常年在北京大兴区旧宫附近的服装厂务工。这几年,他们的两个孩子先后在大兴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海迪学校顺利上学,“带齐相关证件就能办理入学,从来没有交过借读费。”

“海迪学校离我们家很近,走路只要5分钟;校园是半封闭管理,两道大门都有保安把守,每天必须由家长接孩子;老师对学习要求很严格,没完成作业就会联系家长。”关勇表示,他对学校的各方面都很放心。特别是2013年学校给每人发放补助后,家庭的教育支出也变得微乎其微,“孩子每学期交650元学费,学校给每人放500元补助,算下来家里基本上不掏学费。校长告诉我,明年的补助还会提高哩。”

“看到两个小娃儿在身边健康成长,我们务工也很有信心。”关勇表示,他和妻子两人月收入能过万元,除去各项家庭开支,每年还能存下五六万块钱。刚刚过去的2013年,虽然服装行业不太景气,但他们的家庭收入相比上年还是实现了增长。

“你们家现在还有没有其他困难?”

“我感觉都还不错。”关勇认真想了几秒钟后回答道,最近5年全家人在北京生活非常便利,孩子也特别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环境,新年一切保持好的势头就行,“我和妻子在京务工,子女也能在身边上学,我们全家能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立足,我真的感到特别满足。”

诚信—— “生意会越来越好”

孙代富

重庆市开县赵家镇人

疾行的L603次专列驶入了中原大地。

重庆市开县赵家镇人孙代富心情不错,正和老乡拿着手持电视在“安逸”地收看节目。经过一晚在硬座上的囫囵觉休息,孙代福已经从昨天辗转3个多小时到北京站的劳累中恢复过来,“今年我们是在网上抢到的票,刷了两天,不过总比排长队去买票方便。”

35岁的孙代富和妻子在河北廊坊市胜芳镇经营火锅店,店名就叫“重庆火锅”,“店面有200多平方米,加上院落的空间,生意好的时候能坐满20张大圆桌。”他们的火锅店推出30元至168元7种中低端套餐,消费人群主要是周边工厂的务工人员。

胜芳镇是远近闻名的家具生产之乡,当地有家具企业1200余家,从业人员逾3万人。同时,还有钢铁厂、化肥厂200多家,从业人员过万。众多工厂在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孙代富介绍,在胜芳镇,仅重庆开县赵家镇老乡开的火锅店就有近20家,基本上都是家庭经营,两、三个人就能打点店铺的所有事务,“大家今年赚得少的也有近10万元,最多的可能有40多万元。”

“干净卫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是夫妻店,孙代富小两口对店面和食材的卫生十分较真。

他们认为,火锅店对菜品的卫生要求更高,既要干净又讲究摆放得“光鲜亮丽”,“青菜得洗到能直接生吃,油、盐也必须是真材实料。”就这样,他们的火锅店逐渐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做生意讲究诚信,我们是外地人,更需要好的口碑。”

孙代富和妻子以前在上海的一家工厂打工,两人每月虽共有6000多元工资,但除了吃住,只能剩下3000元左右,“基本上是吃一人、存一人。”后来经老乡介绍,借了6万多块钱来胜芳镇开了这家火锅店,“没想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今年的收入又比第一年好了很多。”

“开店不管是时间和想法都比给别人打工自由,但确实辛苦,操心的事情非常多。”除了每天早8点至晚上12点的超长营业时间,孙代富说还有“三怕”,一是担心生意不好,二是担心有人闹事,三是担心卫生出状况。讲起这些,孙代富微微皱起了眉头,“基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打烊后浑身都是酸痛的。”

“马年生意更兴隆!”谈起新年愿望,即将迈入本命年的孙代富几乎脱口而出。他打算2014年将店面重新装修一下,希望能吸引更多顾客。

开心—— “儿子将住上商品房”

许明永、谢丽华夫妇

四川省达州市通江县三溪乡人

伴随着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行驶中的列车不时左右轻晃。

22日下午4点,车窗外阳光和煦,11号硬卧车厢里,48岁的谢丽华正专注地绣着一幅长达1.5米的“平安富贵吉祥”牡丹十字绣。丈夫许明永则“妇唱夫随”地帮忙扶着卷轴。此时,L603次列车已行程过半进入了陕西省,眼看离家越来越近,谢丽华也加快了手中针线活的速度。

“这是送给儿子的礼物,下半年他就能住上成都的商品房了。”谢丽华满脸幸福地说道。许明永和谢丽华都是四川省达州市通江县三溪乡爱国村人,由于常年在外务工,当年两个儿子考上大学时都没时间送行,为此一直心怀愧疚。2013年,夫妻俩最高兴的事就是资助大儿子在成都买了房,“我们支援儿子10万元,加上他自己工作两年的积蓄,20万元的首付没花太长时间就凑齐了。”

“这几年,我们夫妻俩在北京务工的收入还不错,每个月能赚到1万多块钱。”许明永介绍说,以前在外地打工,工资发放经常没保障。来到北京后发现,这里工资较高,而且基本不拖欠。

在L603次列车上的两天时间里,记者先后在不同车厢遇到10多位来自达州的务工人员。原来,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达州是四川劳务输出大市,近年劳务输出人口稳定在170万人左右。他们当中相当比例的务工人员为华北地区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列车长曹春生介绍,L603专列上70%至80%的旅客都是在达州站下车或换乘。

让许明永引以为豪的是,他曾多次亲身感受到达州建筑工人在北京的“品牌”效应。“北京的木工、油漆工、泥工、电工、瓦工,尤其是钢筋工中,有相当比例都是达州人。招工时,老板听说是达州人,二话不说就雇走。”言语缓慢的许明永,谈起这些时语速明显加快,“光我们爱国村就有300多人在北京干这行。”但许明永也清醒地认识到,“达州务工人员主要做的还是零星项目的‘点工’,没有承包工程的能力。”

也许是受父辈影响,许明永两个儿子大学念的都是建筑工程类专业。许明永期盼着“他们有了知识和文化后,不用重复我现在做的这些‘小活’,以后肯定会有机会去参与大项目、大工程。”

对于即将到来的马年,许明永夫妇俩非常期待着去看看大儿子在成都的房子。“但不一定有时间。我们想着再辛苦两三年给马上毕业的小儿子也准备10万块钱买房。”谢丽华话毕,邻座的乘客无不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