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月14日发出通知,要求所属的26万个机构、近30万个窗口、105万人员开展改进作风专项行动,努力使办事的群众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少跑一回路。这是好事情。但是这几天,我们的记者暗访发现,有的服务窗口情况还不错,但也有不少窗口存在着人员不到岗、回话态度差等诸多问题。
过去有句话,说有的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现在门倒是好进一些了,脸色却没有太多好转。有人辩解,每天面对那么多来办理事情的人,嘴都说干了,脾气急点儿也正常。这话不对。要说办事情的人多,去银行的人哪天不是成百上千,银行柜台的业务员怎么少见不上岗、头也不抬甩脸子的呢?曾经问过在银行工作的亲戚,为什么现在的服务比以前好多了?答复说领导盯得严,弄不好就要扣工资的。看看,还是得有监管措施。
当然了,银行业务员的态度是有改善,但绝没有到令人非常满意的程度,至少比海底捞差得远。在这个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不光是上菜的小姑娘热情洋溢,连擦桌子的小伙子都手上有劲、脸上带笑。如此干劲十足,据说是因为海底捞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上升空间。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说,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是服务窗口,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也许是因为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要办事的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得来这里,不来还不行;银行窗口,虽然大都是必须得去,但惹急了,储户们也可以带着存款换家银行,大不了就是折腾一点;餐饮行业嘛,哪里不能吃饭,这家服务不好,下次就不去了,不光自己不去,还会劝身边的人都别去了。可以说,服务人员“脸难看”的指数,跟服务对象“改换门庭”的成本成正比。
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工作人员拿的是纳税人的钱,不能由着性子来。门难进、脸难看,必须改。往根儿上说,要激发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创造愉快工作的动力。从技术层面上看,建议引入服务窗口常用的评价机器,有“满意”、“一般”、“不满意”等选项。群众办完事,对办事人员提供的服务作出评价,一按即可,也不麻烦。主管部门后台记录,定期统计,谁态度好,态度不好,一目了然。然后该奖的奖,该罚的罚,效果不说立竿见影,至少也会有所触动。说实话,去政府部门办事的人,只要能客客气气、顺顺利利地办理完业务,就知足了。群众的这点儿要求不高,政府部门想满足,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