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本报记者 刘 慧

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1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激发粮食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保障粮食安全,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据了解,2013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同比增加517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1649亿斤,同比增加1024亿斤,通过提价托市、优质优价、帮助农户整粮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430亿元以上。2013年末全国粮食库存总量继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宜存率达到95%以上。市场粮源充裕、供应正常,全年投放政策性粮食696亿斤,组织跨省移库270亿斤,产销对接382亿斤,军粮供应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地震灾区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粮食市场价格除小麦比上年有所上涨外,其他品种粮价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我国粮食流通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一,政府掌控的粮源偏多,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掌控的粮食库存高于企业自主经营的商品库存;主产区粮食库存占全国总库存的四分之三,且多数是政策性粮食,不利于市场粮食自由流通。同时,农户存粮普遍减少,一些基层粮食企业存在不敢存粮、不愿存粮的现象。其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彻底,一些基层企业仍然依恋吃“政策饭”,没有完全摆脱“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其三,粮食质量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一些地方粮食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霉素超标。其四,粮油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五,粮食在收打、储存、装卸、运输、加工过程中损失损耗还很严重。

如何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认为,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的一般规律和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考虑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公益属性和目前种粮农民在市场中尚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边界,着力解决政府对市场价格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粮食品种,科学合理调节粮食供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