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 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否可复制可推广

用复垦出来的生地置换被征用的城乡接合部的熟地,不能保证粮食产出率

如何处理好远郊供应地票与近郊征用土地的矛盾

对来自地票交易的财产性收入不宜作过高估计。如果地票供过于求,或成政府一大负担

逻辑合理,存两个担心

贾 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重庆地票交易的逻辑是合理的,这个方向上的探讨不应该放弃。重庆地票制度可以让远离城市发展区的人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

但是这种制度能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目前存在的担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复垦出来的土地多是生地,产出率与被征用的城乡接合部的熟地很难比较,另外一个是担心如果一下子推广开,如果基层工作不够细致,会造成一哄而上,变成了一种运动。保耕地的目的是保粮食,如果产出率不能够保证,增减平衡的意义恐怕就要打折扣。

若推广,两问题不容回避

况伟大(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重庆地票制度本身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一制度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需要政府考虑两个问题。

从重庆地票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情况看,它对于城市化进程具有加速作用,对于远郊区县的农民来说,地票收益是一个现实的诱惑,他们有动力增加复垦面积以供应地票,这样的进程引发的是近郊农民土地被征用的增加。这种加速过程需要政府对于如何保护进城农民的未来生计有所准备。

同时,现行的“18亿亩耕地”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否足够也需要更高层级的政府慎重考虑,这其中农业技术的发展、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国际粮食贸易的情况都需要政府有预判,有对策。

如果地票供过于求

章 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重庆地票交易实行之初,大家都以为地票会长期供不应求。因此,社会各界呼吁的是不能强迫农民退地;重庆市政府则一方面一再承诺,不会强迫转户进城人口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另一方面实施了鼓励农民将宅基地复垦和参加地票交易的政策。但是从重庆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今后10年至2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地票供过于求。

据重庆市农委的计算,如果未来10年重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理论上讲,其退出的宅基地复垦后,就可以形成250万亩地票。这是按照平均一家4口人占用一亩宅基地计算得出的。近两年,重庆官方已经调低了农民转户进城的预计数。最新数字是,从2012年到2020年,每年常态化转户进城40万人至50万人。照此计算,如果进城农民都愿意退出宅基地,则一年地票供给量在10万亩至12.5万亩。即使有一半不适合耕作,重庆一年还可以供给地票5万亩至6万亩,相当于地票需求量的2倍至3倍。只要农户自愿将宅基地复垦,且复垦后的宅基地达到了耕地的标准,政府为了取信于民,就不能限制农户参与地票交易。如果地票供过于求,就只能由政府办的土地储备机构出面、按照地票交易保护价收购满足市场需求后多余的地票,对重庆市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以上分析表明,来自地票交易的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之一,但从重庆的情况来看,对这类收入的覆盖面和数量,不宜做不切实际的过高估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