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注雾霾天气已经很久了,特别是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能在网络上听到抱怨空气质量的声音。雾霾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大家都感同身受,也让我萌生了拍摄《末•未》的最初想法。
巧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也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之一王一坤,每天都在一座居民楼楼顶对着周边天空实景拍摄,坚持了整整一年,这组照片引起很大反响,其中14张还上了多家报纸的头版,其中有两张触动了我,一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完全被白色烟雾笼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张白纸,另一张看起来则像一张黄纸。我当时想把普通人关注雾霾的点滴努力拍摄出来,做成一部纪录片,没想到后来影响会这么大。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摄是在北京最大的垃圾处理场高安屯。那天非常冷,呼出来的白气让手和摄像机很快冻在了一起。我本打算只拍摄一组镜头,却整整拍了一个下午。站在高安屯垃圾场你会发现,把我们每天随意丢弃的垃圾全部集中在一起时,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
片子完成后,我先在微博上发了出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大多数网友的评论都很正面。一位母亲留言说,“自己看完两遍后,我带着女儿和孙子一起看”。我想,这就是一种改变的希望,我们不能指望雾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只能耐着性子一点点改变现状,我希望能影响年轻人,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在雾霾面前,每个人都应作出力所能及的改变,有车一族可以少开一天车,抽烟的人可以少抽一根烟,企业家可以让自己的企业节能环保,普通人则可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低碳。
最近,我正在筹拍《末•未》的第二部,希望把大家这一年来的变化反映出来,最想传递的是“互动”,也就是大家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去解决共同的问题。
如果30年、50年之后中国的天空更蓝了,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片子,大家一定会非常感动。
(本报记者 祝 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