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庄稼院里“种”文化
本报记者 李 丹 通讯员 檀 咏

伴随着清晨第一缕曙光,遍布河北省乐亭县农村的文化广场上聚满了男女老少,他们吹拉弹唱、打球练操,让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拉开新一天的序幕。

自2008年以来,乐亭县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对全县14个乡镇的文体广电中心实施了扩建、改建和新建。全县拥有完备健身设施和高标准文化广场的村分别达到总村数的71%和61%,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村级全覆盖。

“文化大篷车天天演”、“千场大鼓、皮影进百村”、“地秧歌巡演”……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激活了乡村文化,“文化下乡”变成了“文化联谊”。在联谊过程中,文化部门根据各村文化活动实际有针对性地辅导。目前,已建立健身舞、擂鼓、皮影雕刻等群众文化辅导基地30多处,催生了舞蹈、秧歌、象棋等10余个文体协会,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10余类近100种文体活动项目。“只有把农村文化大餐烹调得有滋有味,才能把文化真正‘种’在农村。”乐亭县文广新局局长白玉奇说。

“种”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却有着共同点,那就是倡导和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胡家坨镇港东村是省级“幸福乡村。”但提及过往,村委会主任赵礼却连连摇头,“以前村里也有不按时给老人赡养费的。”转机缘于一场演出。一次,县里夕阳红艺术团带来了小品《父母的今天就是你我的明天》,讽刺不赡养老人问题。村里顺时应势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和“十大孝子”评选,先后评选出60余位好婆婆、好媳妇和20名孝子,成为村民们纷纷效仿的榜样,村里的风气也更健康和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