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兴民富生活美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张国成

天气寒冷,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却是热闹非凡,一场有20多位农民参加的草根“NBA”正鸣鼓开赛。传球、带球、灌篮,场上的球员很快进入状态,驰骋在球场,场外观众也跟着欢呼雀跃或是叹气惋惜。篮球队队长陈德文告诉记者,这个标准的塑胶灯光篮球场花费80多万元,费用来自村里的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村民们白天晚上都可以享受现代化设施带来的欢快与愉悦。

这只是南谯区进行美好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美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地拆旧房、建新居,而是推动农民致富、拉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为农民营造幸福生活的一个路径。”南谯区委书记杨德义说。南谯区委区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美好家园。

50多岁的优质水稻种植大户张付山是个地道的老球迷,只要村里有篮球赛他准来。“现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大农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钱挣得多了,还有更多时间参加文体活动。没事时,我也跟年轻人比划两下。”

美好乡村,还需产业转型升级作支撑,让“留下来”的农民留得住。“村里流转了5000亩地进行规模种植,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目前已建成2000亩绿色粮油种植基地、200亩葡萄等富民产业。还规划建设了8000平方米商业网点,有意者可承包开饭店或是经营超市。”姑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友说,许多村民已经不再外出打工了,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集体收入逐年递增,村里将这些收入用之于民,更多地投入农村的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按照有场地设施、有组织活动、有经费投入的要求,区里逐步完善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体育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杨德义说,区里打造的“文化大舞台”广场文化演出,至今已举办100多场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