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不能因追求数量而放松质量,要守住耕地红线并逐步提升耕地质量,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这一新论断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会议指出,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粮食生产气可鼓不可泄,是必须始终确保的首要任务。”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明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的政策,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看来,所谓“立足国内、适度进口”,重点要确保稻米、小麦等主粮主食供应。同时,适度从国外进口大豆、植物油、棉花等非主粮农产品,实施全球供应战略。今后应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未来粮食增产面临耕地、水资源要素的制约将日益明显。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占用耕地约600万亩。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今后继续扩大粮食作物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转化效率低日益凸显。当前,农田灌溉用水缺口达到300多亿立方米,当季化肥利用率仅为33%。
韩长赋说,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实行产量与质量并重,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因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当年生产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纳入重要日程,守住耕地红线并逐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永续发展。
坚持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土地制度改革,要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但不能把集体所有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改没了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础的生产关系。会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35年前的改革把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相分离,如今又把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承包权、经营权并行分置是一次重大创新。”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冯海发表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并行分置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权能和权益关系,用活土地经营权,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
如何理解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韩长赋表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规模承包经营农户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和数量最多的主体,将与新型经营主体长期并存。因此,务必重视对小规模农户的扶持,推动有条件的发展成为家庭农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所有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产量改降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改没了。”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耕地面积为13.1亿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4亿亩,占比23.9%,其中流转入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的面积分别占61.8%、18.9%和9.7%。专家表示,土地流转,要鼓励引导,更要规范。流转的底线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就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理想格局
会议提出,今后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近三分之一年龄已超过50岁,其所占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44个百分点。当前,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低教育水平化。同时,种地的吸引力在下降。去年,全国农民每人平均7917元的纯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比重仅占26.6%。种地,对于相当数量的农户而言,正由主业变为兼业,成为某种程度上的“鸡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生产有奔头,就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黄箱”支持总量可达农业总产值的8.5%,但目前实际只有1%。目前,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不高效等问题。要稳妥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北方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50亩至60亩、南方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100亩至120亩,就有规模效益。吉林省的相关调查显示,规模在30亩至70亩的玉米种植大户,净收益可超过2万元,这与外出务工收入基本相当,农户就会安心务农。
专家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理想格局。依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能弥补生产经营主体耕地规模的相对不足,节本增效明显。目前,全国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达到15.2万个,经营性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涵盖了农业生产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