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民健身, 不只在1.5平方米
张蔚蓝

附近公园里的一块旱冰场被拆除挪作别用,公园门口也贴上了禁止穿旱冰鞋、携带篮球、滑板进入的告示,这让附近社区的许多家长和孩子们都感到遗憾:除了可在公园里走走、跑跑,能够进行其他体育活动的空间没有了。如果到专门的运动场馆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路途遥远不方便,价格也着实不菲。

早在1995年,国家就开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而据了解,我国人均只有不足1.5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如此狭小的人均活动场地,显然是达不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的。

在体育场地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能否转变思路,想些办法,使全民健身冲破这人均1.5平方米的限制呢?

日前,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报告提出,重构体育用地与居住绿地、公园绿地之间的规划,提升这些绿地的健身、休憩功能,让它们为全民健身出把力。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许多城市都把公园建设作为美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公园在设计过程中对草坪、绿树及景观造型重视较多,却忽视了公园的复合功能,尤其是健身休闲娱乐功能,使得大片的公园绿地,以及居住绿地成为只具有单一观赏价值的“摆设”。实际上,在国外许多地方,草坪就建在人流较多的中心区,供儿童玩耍,供游人休憩,几乎没有草坪被要求“禁止入内”。如果我们也能对城市居住绿地和公园绿地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开发,充分发掘其本身具有的游憩、健身功能,让绿地“可亲近”,不仅可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还可以缓解我国长期以来群众体育活动场地供求失衡的矛盾。

此外,现在许多公园适应人们的健身需要,开辟出“快走路线”、“慢跑小道”等,照此思路,还可以开辟出更多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设施,推动更多的公共体育活动进入公园,将体育活动与休闲、娱乐、旅游活动相结合。当然,这需要更细致的规划和管理。同时,还要对新建住宅小区科学配备体育场地设施等。

关于体育活动场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目前我国体育场地面积绝对数量供给不足,已有设施利用率低,财政支出水平和土地供应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专门为体育锻炼场地开辟出新的空间显然不现实。而转换思路,提升公园、绿地的健身、休憩功能,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