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我就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志愿者。2011年,“蓝丝带”面向高校招聘网络维护与推广专员,我凭借计算机技能,如愿走进了蓝丝带协会的“中枢系统”。
从志愿者到实习生,再到专职工作人员,一路走来,我与“蓝丝带”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将很多有意义的海洋保护项目落到了实处。今年对我来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
今年,我有幸成为蓝丝带协会“海洋卫士”项目的一名负责人。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让全国每一公里海岸线都有专属的“海洋卫士”,在其认领的海岸线内开展海洋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并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监测和信息反馈等。在13名志愿者的帮助下,176名“海洋卫士”的培训计划今年圆满完成,每个人负责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公里海岸线,成为海岸线的“新主人”。同时,我们还完成了“海洋卫士”网站的开发、相关信息和海岸线数据的采集。
随着海洋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蓝丝带”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支持。11月27日,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协助“蓝丝带”,一同在三亚湾开展海水取样与检测工作。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对我们进行了海水水质取样与检测的专业培训,这为我们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回顾这一年,我感到十分欣慰。在“蓝丝带”,我和几个“80后”的小伙伴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眼下,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支持下,我们又在海南省梅联村开展了渔业社区共管模式示范项目。我们希望,“蓝丝带”能够帮助更多的渔民提高海洋环保意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破坏。
令人高兴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已明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这些都为构筑海洋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改善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成为保护海洋大家庭中的一员,共同改善和修复海洋环境。找回碧海蓝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本报记者 沈 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