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展演 激活“文化细胞”
本报记者 周骁骏 童 政 通讯员 朱新华

“隆安,隆安,神奇的稻乡,美丽的家园……”伴随着隆安县代表队自编自唱的歌曲《神奇的稻乡》,田野、稻香、丰收的画面渐渐浮现在观众面前;由江南区代表队演出的小品《南宁陈姐》,由南宁“讨薪大姐”陈美杏的事迹改编而来。在12月6日晚举行的第四届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晚会现场,“老百姓演老百姓看”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201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借助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充分展示“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引领了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

南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吕洁说,大展演不是“唱一首歌,演一场戏”,而是把文化建设放到保民生的高度上,实实在在地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南宁市6县6城区快速投入,确保每一条街区、每一个乡镇和每一个村坡都设立大展演舞台,形成村村有阵地、乡乡有舞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新格局,4年来累计演出10000多场,参与群众500多万人次。

政府倡导迅速激活了基层的“文化细胞”。白天身穿围裙、操刀卖肉的摊主,晚上穿上演出服,成了甩袖、扭步的舞蹈者;村里的农民收工之余也拿起吉他,边弹边唱。一个个文化社团、一大批沉寂已久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机,不仅推出了一批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精品节目,还培养了一批植根于群众之中的“草根明星”。

南宁市西乡塘区文化馆馆长黄宝荣说,自从举办大展演以来,每年3月到11月他几乎没有星期天,起初是单位派他去给社区的文艺队帮忙修改节目,后来参加大展演的群众越来越多,自己一有空就被“抢”去指导节目排练了。不过黄宝荣说,“看到群众业余生活丰富了,自己心里觉得快乐,也就不感觉累了”。

欢乐的歌声,多彩的舞姿,汇聚成一股股文化清泉,不仅丰富和滋润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形成崇尚文明、鞭挞丑恶、摒弃陋习的良好社会风气。

西乡塘区华强街道党工委书记莫永新说,原来社区很多家庭妇女空闲时喜欢打牌或搓麻将,经常引起家庭矛盾。自开展大展演活动以来,社区的妇女们逐渐从两三个人来听听音乐、练练健身操,发展成固定成员的文艺团队,并且经常开展文艺演出,给辖区群众带来了快乐,促进了家庭和睦。

以大展演为平台,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工作开展更为顺利。“以前我们到社区街道去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工作,这本来是一件为民办实事的好事,可是有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莫永新深有感触地说,“现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卫生工作,效果很好,周末的大扫除,很多居民群众都自觉参加。”

就这样,南宁人用舞蹈、喜剧、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了和谐社会民生大戏,形成了“千家万户同欢唱,百村千居共和谐,百姓争着看,企业乐参与,政府树形象”的局面,同时也唱出和谐绿城的新风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