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十八大这一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管理为民生
佘 理

12月11日,福建省治安“微服务”体系内容之一的“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逐步推出政策咨询、线索举报、业务办理等功能模块,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各类便民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而基层的平安就是大局的平安。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各地增强城乡社区(村)服务功能,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对群众求助、投诉、报警的联动受理、处置、反馈机制。

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需要健全5大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保证科学决策,防止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种种社会矛盾,进而产生社会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即诉求表达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这5种机制,构成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的整体框架。

深化平安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治安更加良好、法治环境更加优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平安建设面临形势日益复杂,需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通过持续的社会管理创新迎接新挑战。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矛盾化解体系、法律服务便民体系为一体的立体化平安构架。

群众身边的小事就是平安建设的大事。没有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构建立体化平安格局,就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平安需求而量身打造的平安建设新战略。

社区是平安建设最基层细胞,提升社区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让居民既能享受高质量服务,又能主动参与到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在平安建设中,各地通过建设目标的立体化,既将基层这个舞台交给老百姓,又把相应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头上,力求让干部和群众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不断变动、利益格局几经调整,立体化的平安格局能够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平安稳定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服务民生、服务大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