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不高等矛盾依然突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是解决产业失衡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与以往这方面的政策相比,更加强调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运用市场的手段解决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下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市场化原则,把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遵从市场导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价值。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也是检验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重要标尺。
淘汰落后产能,要以市场为“决策者”。比如加快过剩产能的退出,既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一大瓶颈。任何一个出现过剩产能的行业,都与需求高峰期出现的投资热、供给极速扩张有关。过剩产能说到底是一个市场问题,是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失衡所致。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也要以“市场”为指挥棒,现有产能哪些该退出,该何时退出,市场是最客观也是最准确的“判断者”和“决策者”。要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低效技术、落后产品和高污染、高能耗产能,均衡产能与市场需求。
过去治理产能过剩,多是通过限制产能等调控供给结构的方式来实施。市场机制的特点,就是需求决定供给。发挥市场作用,就要一方面通过市场准入等手段监管好供给,还要更加注重需求结构调整。要通过政策和文化引导,在全社会树立起绿色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增加市场理性,并通过供需联动向产业从业者传递正向、积极的需求信息。
发展先进产能,同样要以市场为“决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是政府扶持、企业关注的投资热点领域。但是,在光伏产业曾经出现的过热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应防止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追求经济规模而主导投资、指挥投资等问题,以市场为标尺,发挥企业自我决策的作用,实现理性发展。
当然,在用好市场这只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政府也要转变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加强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管好准入,规范市场秩序,为市场化改革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