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渴望被关注
□ 郝旭光

它满足了人们对安全和归属感的需要,使其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现在,如果谁还没有开通微信、还不属于哪个群,就好像是生活在原始社会,被朋友们奚落“out(落伍)了”。有些人对微信甚至达到了迷恋的程度,被戏称为“微信控”。一次乘出租车,司机竟然边开车边看微信,多危险啊!经笔者多次提醒,他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手机。

其实,微信在中国的流行和“微信控”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

人们之所以迷恋微信,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大家对安全和归属感的需要,使其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安全需要包括人们对安全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的渴望,如对人身安全、职业安全或生活稳定的需要。如果人们的生理需要已经基本上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一般人总是害怕孤独,且常常厌恶孤独,一旦孤身一人或独处便觉得不安全。看看微信里人们在干什么,将自己置身于微信的环境中,就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这就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的需要。

威廉·詹姆斯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人人渴望被关注,每一个人都喜欢得到他人的赞美。即使没有特别的东西可以发微信,家里的菜品也可以发啊!微信一发,圈里的朋友会立即收到,并且给予关注。而且,朋友圈对此给予的不同评价更可以满足人们对赞美的渴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愿意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晒”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经常在微信里发些实用的内容,可以帮助别人,为朋友们提供各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当然,人们无聊时也需要微信,这时微信就成为人们打发无聊时光的一个有效平台。

不得不提的是,微信的流行和“微信控”的出现,也与现在国人的浮躁有些关系,这种表现在大城市里非常明显。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忙得坐不下来;每个人都想读书,但希望是“快餐”式的,拿来就好用。于是,大家希望微信能提供一些捷径。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中的一些“人生哲理”中确有精华,但也不乏浅薄文化,迎合了一些人的短期行为和浮躁心态。其实,微信里传播的好些所谓的哲理,名著、经典里早就说过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