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咱们广告吧”
□ 王 晋

不论软广告还是硬广告,不论植入还是不植入,达到的效果都应该是让消费者心动,有良好的体验,有购买的冲动。

当黄海波再一次赞赏“××家纺的被子,中国一个驰名商标,又轻又暖,平时6000多元一条”时,我愤然关了电视。

本来,这段时间在小伙伴的推荐下每晚看看《咱们结婚吧》,是个挺好的休闲方式。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看看大都市里的“恨嫁女”、“恐婚男”的奇葩相亲故事,看看高圆圆、黄海波斗智斗勇,觉得还挺接地气的。没承想,愈演愈烈的植入广告,成了这部电视剧的最大败笔。

起初,当某化妆品大包装袋永远抢镜时,当男女主角开同一品牌汽车时,当两个相亲对象在水吧非要点某瓶装奶茶、矿泉水时,我还能忍,毕竟,拍电视剧也是要投入的。但当不管与剧情有无关联,演员都要生生加上一段广告词时,大热天的非要送头次见面的丈母娘一床羽绒被,还要几次三番夸奖这被子特暖和,价格昂贵,打折还要3000多元,我真觉得要吐了。看电视剧,要的是“入”,投入到剧情里,为主角的悲欢离合而心动,这些硬生生加入的广告却非让你“出”,每一次都把你从剧情里拽出来,告诉你,下次,记得买这个品牌哦!你说,这多么痛苦!

我的感受并非孤例。跟随《咱们结婚吧》收视不断走高的,还有网友对植入广告的猛烈吐槽。有网友说,“《咱们结婚吧》是要挖电视台墙角、革广告的命呀!这就是为了播广告而拍的电视剧呀!”还有的说,“《咱们结婚吧》该改名叫《咱们广告吧》,打着剩男剩女的牌子,却做着电视导购的勾当。”

有细心的网友作了统计,仅在前30集中就有49个植入广告,片尾的鸣谢单位有近80家!从矿泉水、洗衣液、胃药、减肥茶、车险,到婚纱店、白酒、化妆品、相亲网站,植入广告几乎囊括了各行业。“植入泛滥,连台词都有广告”,这让观众直言,《咱们结婚吧》堪称史上最长广告片,数量、密度都超出了观众忍受极限,足以载入国产剧史册。

不做好广告代言的不是好演员!这不,因为植入广告做得还不够到位,该片制片方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黄老五公司打起了官司,制片方称对方并未按照合约支付全额报酬,黄老五公司又反诉制片方,称剧中植入的产品包装错误,制片方未给予足够时间审核植入情节,拒付剩余费用。双方对簿公堂,比电视剧还热闹火爆。

广告广告,不论软广告还是硬广告,不论植入还是不植入,达到的效果都应该是让消费者心动,有良好的体验,有购买的冲动。同几个朋友聊了聊,由于《咱们结婚吧》植入广告过于生硬拙劣,不仅影响了观剧感受,还影响了对这些产品的认可,想购买此类商品的欲望大打折扣。这恐怕是广告商始料未及的。

植入广告给制片方带来收益,但植入广告要贴切,一切要以剧情为中心,要对观众有起码的尊重,也要有相应的规范。“融入剧情、不露痕迹”是业内普遍认同的植入法则。甚至有导演绞尽脑汁将品牌的灵魂与个性也融入剧情中,以实现观众对于品牌潜意识里的认可和接受。植入广告也有成功案例,比如电影《非诚勿扰》中用镜头诠释美景,让杭州西溪湿地声名鹊起,让海南度假旅游人气爆棚,堪称国产片的“经典植入”。如果硬生生植入广告,一集剧情里多次让演员做广告代言,台词里都少不了广告,电视剧的故事性、观赏性都会大打折扣,制片方也会得不偿失。虽然暂时收到了真金白银,但失去的是观众的认可,失去的是导演、制片方等整个团队的口碑。为什么有的导演片子受追捧,有的导演片子没票房,根上还是对艺术的态度、对观众的态度。就是那句话,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挺好一片子,别让植入广告毁了,行吗?让演员好好琢磨表演,让观众好好欣赏剧情,这样的片子一定有更多收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