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金融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惠金融要与时俱进
吕家进

“普惠金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理念,是指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鉴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已经拥有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建立普惠型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广大低收入人群获得金融服务。从当前各国实践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力仍然是具有“草根”性质的社区性小型金融组织,如社区银行、信用合作社、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商业银行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

“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商业银行来说,要深度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普惠金融贡献力量。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特点明显,农村人口占据一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已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转变,做农户小额贷款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中国有小微企业5100万家,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能够获得贷款的仅有1000多万家,如果算上享受金融服务的有2400万家,这个比例还不到整个小微企业数量的一半。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城镇社区居民对全方位的金融消费需求日益提升。

普惠金融概念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各国政府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尚有差异,政策支持力度也不一样。普惠金融的发展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普惠金融为方向,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风险损失率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要加快宜农期货、期权衍生品创新,为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要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

三是探索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意味着要向贫困的人群和偏远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四是制定差别化监管政策。提供普惠金融的机构具有种类多、差异大、风险高、盈利能力弱等特点,可以通过“宽严相济”的差异化监管,如适度降低最低注册资本、存款准备金率等监管要求,适当放宽服务对象的担保要求和担保品范围,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五是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村乡土社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农村简单社会关系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渐失去效力。当市场失灵之后,政府“看得见的手”要责无旁贷地进行干预。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努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