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公共交通价格牌该怎么打
本报记者 祝 伟

北京市实施公交低价政策6年以来,财政补贴金额逐年上升。今年12月2日始,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对《北京市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有人大代表建议调整公交票价,适当体现运营成本,减小财政压力。面对逐年上升的财政补贴,财政压力与低价惠民是否无法兼顾?

北京市公交低票价政策始于2007年,普通卡四折、学生卡二折,包括空调车在内的公交基础价为1元,此后几年一直没有变化,地铁票价目前也仍为2元。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称,随着近几年多条地铁新线开通、客流量增加以及燃油费上调等因素的叠加,北京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力度一直呈递增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财政对公交的补贴达156.9亿元,2012年为175亿元,而2013年这一数额预计超过180亿元。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2年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这样算下来,仅公共交通补贴一项,便占民生支出总额的7.9%左右。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尽管公共交通有一定公益性,就目前的票价看,难以抵偿公交运营成本,如果单靠政府拿钱补贴,势必压缩其他民生支出。政府出了大头,乘客也需要负担一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公益性和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票价通常由政府制定,然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投入极大,票款收入一般难以回收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公交企业存在一定的政策性亏损,这也是目前政府对公共交通进行财政补贴的重要原因。

尽管价格调整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但调价涉及民生,需考虑多方因素。刘剑文称,在财政补贴金额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票价未尝不可,“如果涨价,幅度不宜大,要控制在市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必须严格相关程序,比如召开价格听证会、提交人大审议。”

北京公交低价政策实施6年来,对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满足市民出行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的补贴政策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卓杰表示,现有的补贴政策中,政府和公交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对公交企业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容易扭曲企业经营绩效情况,造成补贴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等。因此,亟待建立规范透明的公共交通补贴机制。他同时提出,可以把公共交通的部分项目划出来,用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给市场去做,“前提是划定项目范围和经营方式,以市场渠道对公共品的部分进行补贴,补充资金来源,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表示,目前北京市的低票价政策主要着眼于公平考量,未来公共交通的调价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可放手交给市场。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持续补贴,不但易造成公交企业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如何缓解政府补贴的财政压力?林双林建议,可拓宽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他表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BOT模式”,即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通过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回收投资,以市场融资的方式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