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作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逝的手书时代
□ 仲 舒

印象中我很小就开始写信,那时候我用的是从父亲那拿来的抬头印着他单位名称的信纸,信封也是印着父亲单位名称的牛皮纸信封,每次信里除了正常的内容之外,都免不了要写上点套话,比如回信的开头是“来信展阅,勿念”或者“来函收到,勿念”之类,结束时也会有“因时关系,笔不前驰”或者“就此打住,改日再叙”等等八股。

起初写信是为练笔,也是好奇,这种用笔交流的新鲜感,令我比同龄人多了一份自得。后来离家上学,就更需要写信了,主要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使家长在遥远的家里对我放心,当然,述说要钱的理由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再往后参加工作了,就领取了自己单位专用的信纸,淡黄的宣纸,红色的竖格,很古朴的样子,上面用书法笔行云流水般地写上几页,所有收到如此雅致的信的人都拥有一份惊喜。特别是在谈恋爱时,由于电话不方便,诉说衷肠就靠笔尖在纸上的轨迹来表述对女友的思念之情,那时候疯狂地写信,每天一封,而且最长写过一封六十页的信,漂亮的行书、沉甸甸的内容,让女友在她的同学面前赚足了面子。

女友打电话给我说:“就凭你的这封书信,我就爱死你了!”可见独具一格的信有多么大的杀伤力。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人也人的交流变得很少写信了,于是E-MAIL、QQ、MSN等取代了信件;视频交流、3G提供了视频、音频的互动平台。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率。

但是快捷和效率的代价是:墨香消失了,宣纸的柔软和视觉舒适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给人美感的毛笔书法;钢笔消失了,圆珠笔也正在消失,那些龙飞凤舞、蝇头小楷、信手涂鸦,那些苍劲、那些娟秀消失了;那些字里行间的停顿和思考、快意的宣泄,包括涂改的痕迹,与打着红格的信纸,也一起消失了。许多时候,我们不必写字了;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不会写字了。

但手书还是留给了许多人美好的回忆,它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历程,体现着我们各个阶段的文化素养,展示着我们思想的细微变化,它更是我们传达温情和感受温情的一种曾经的手段。现在我们虽然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使自己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但程序带来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感,依然会让我们怀念起那曾经流行的手书年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