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里长江崛起绿色长城
——记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本报记者 瞿长福

奔流不息的万里长江,两岸正在崛起万里绿色长城,呵护着万里安澜。

江水在绿荫中流淌

潘传高是湖北省洪湖市有名的“造林大王”,他造的1万多亩杨树林就在洪湖市新滩镇长江干堤下,一眼望不到边。潘传高是从2007年开始造林的。几年过去,通过筑垄造林、挖沟修渠、围栏禁畜,他硬是在1万多亩荒地上营造起60多万棵枝繁叶茂的杨树林。洪湖市林业局局长李泽兵说,通过培育这样的造林大户、造林公司、林业合作组织和普通林农等几大造林主体,洪湖市2005年以来营造长江防护林5.92万亩,全市以江河湖渠为一体的防护林体系总规模达到4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17%。

平原湖区的绿化亮点,辉映的是我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绿色光芒。上世纪80年代末,为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抵御水土流失等灾害的能力,我国启动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新世纪之初,启动实施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工程期为2001年至2010年,覆盖长江、淮河流域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035个县市区。2013年,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开始实施。

绿荫铺就致富路

20多年的执著努力,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基本骨架已构筑起来。以往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翠岗。

“长防建设还直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工程资金的直接投入,有效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拉动了工程区经济发展。在湖北,丘陵地区的湿地松、江汉平原的速生杨、罗田等地的板栗、五峰等地的茶叶,不仅是长防工程兴林富民的样板,也是县域经济的亮点。

在江西,长防工程区林农年人均纯收入达5075元,是10年前的2.4倍。四川达州市将林防建设与林下经济结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向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聚集。

在实践中,长防工程建设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了多方投入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浙江省自2008年把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列入政府“3个千亿工程”建设内容,自2010年开始按中央投入1:1配套,重点扶持农田林网、山地营造林等建设项目,确保了长防工程顺利推进。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实行“林水结合”、“林禽结合”、“林药结合”等新模式,拓宽了林业发展和林农致富空间。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还重点扶持造林企业、造林大户、造林专业合作组织等造林主体,为造林工程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绿色屏障更坚实

2013年7月,国家林业局宣布启动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第3个10年蓝图,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建设范围覆盖长江流域17个省区市1026个县市区,总面积220.6万平方公里。

国家林业局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长江流域的生态破坏还在继续,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此,第三期工程首先要抓好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这是当前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关键。

面对新的目标要求,国家林业局表示,要加强工程管理,创新投资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使万里长江绿色屏障更加坚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