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嫦娥三号”启程奔月
预计四天后抵月球附近 本月中旬择机软着陆
记者佘惠敏

本报西昌12月2日电 记者佘惠敏报道: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时48分许,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据悉,“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圆轨道。按照计划,“嫦娥三号”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相比,“嫦娥三号”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因此,此次发射采用捆绑有4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乙遥二十三运载火箭实施发射。据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

“这也是长征三号乙型火箭的第25次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为了准确入轨,科研人员在火箭上采用了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技术,相当于给火箭安了“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使火箭按照设计好的轨道飞行,另一只眼睛精确计算最佳途径,并随时修正。

发射成功,只是“嫦娥三号”探月工作的第一步。国防科工局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向记者说,“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主要环节是近月制动、变轨、软着陆和两器分离,其中软着陆即“落月”是最重要的考验。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2007年10月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顺利完成环球绕月探测任务。第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成功发射,完成了一系列既定任务和拓展任务。“嫦娥三号”将主要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和月球巡视探测,是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2017年前后将开展探月工程第三期任务,主要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分别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了探测器发射活动。

发射成功后,马凯、范长龙、许其亮、杨晶等领导同志与现场参研参试人员亲切握手,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与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成功发射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关报道见五版)

上图 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李 刚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