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质达标率连续8年保持100%
衢州呵护一江清水
本报记者 黄 平

浙江衢州地处钱江源头。2003年,衢州提出生态建市。10年间,全市及所有县(市、区)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成为浙江首个全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如今,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出境水断面达标率连续8年保持100%。

护守钱江源,护送钱江水,如何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始终是衢州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命题。市委书记陈新认为,衢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就要以“治水”为突破口,送一江清水出衢州,这既是保护浙江“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自觉担当。

贺田村位于衢州南部山区,几年前,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垃圾堆和露天粪坑,苍蝇蚊子满天飞。如今走在整洁的村间小道,空气清新,溪水清澈,看不到杂物和垃圾。

“治理水污染,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村支书劳光荣告诉记者,贺田村“治水”,就是先从垃圾抓起,实施“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垃圾分好类,装进黑、黄两种颜色的垃圾袋,袋上印有编号。“有了它,垃圾就像办了身份证,不仅可追溯,还可再利用。”保洁员劳连鱼说,每天早上8点,村民们都会将自家的垃圾送到门口的集中点。有机垃圾还山还田,可回收垃圾组织清卖,建筑垃圾集中堆放,有害垃圾定点投放。

贺田村的治水保洁模式,成本低、易推广,现已在衢州农村普及。

管住了垃圾,还得“管好一头猪”。龙游是浙江的生猪大县,也是衢江水出境的最后一关。过去,猪粪随意排入溪流。龙游决定“治水先治猪”,在全县范围内“拆猪圈”。拆了猪圈,猪还怎么养?龙游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应敏带记者参观了“开启能源公司”。董事长朱有标指着绿树环绕下的一排排厂房告诉记者,里面“住”着上万头生猪。为改变污水横流的传统养猪方法,朱有标想出新招“变粪为宝”,投入4000余万元引进德国技术,成立全国首家大型沼气发电站:沼气用来发电,沼液回收发酵,沼渣用于生产高效有机肥,建立起“猪粪—沼气—电力”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衢州的治水方式不断创新,治水格局也悄然转变。今年衢州推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河长制”。以往“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传统治水格局被打破。开化县长虹乡党委书记金树明告诉记者,“河长”的产生,完全是自荐直选,生态意识较强的公民,都可自荐报名,一旦海选成功,享受村委待遇。河水清浊与否,“河长”要负全责。

除了“河长制”,更多的长效机制正在衢州形成:衢州把全市107个乡镇(街道)分为生态型、复合型、经济型3类,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分类争先考核;建立工业项目落地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实行“一票否决”,5年来,全市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投资项目近1500个……

绿色引领的长效机制,为衢州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创造了条件。据衢州市经信委披露,全市两大传统产业——水泥和造纸行业均已通过高新化改造,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和优势传统产业4大千亿产业板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