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提供“多选项”是个进步

李盛丹歌

经历了令人“头晕”的混乱拼长假、交通拥堵、景区井喷等问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放假安排。如今,假日办就放假安排在网络上广泛征求意见,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首先,这体现了相关职能部门敢于正视问题的勇气。放假安排历经几次调整,形成了春节、国庆的7天“长假”和5个3天“小长假”。假期本是旅游放松和探亲访友的好机会,但却由于出行人数集中,让不少上班族绞尽脑汁拼凑假期,很多人感觉放假比上班还累,假期的意义似乎“变了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及时收集民意,有意作出决策调整,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也表明了政府执政能力的增强。

其次,这保障了公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决策。随着物质文化日益丰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放假安排涉及人群广,此次调查完善了被调查者的年龄和从事职业选项,使问卷更为专业、全面。

征求意见是决策调整的第一步,期待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早日出台。

问计方案应更接地气

刘 瑾

仔细翻看假日办出台的调查问卷后,笔者感觉这份调休意见征集问卷还不够接地气。

首先,3套方案让人看下来有些迷茫。总数11天的假期如何安排,如何调休还是到底要不要调休,都是单纯的文字描述,颇为考验普通读者的理解能力。调查问卷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起码要明白易懂,可以考虑采取图表、图片等形式,让调查问卷更加一目了然。

其次,问卷只列出3个选项,只能是“三中选一”,并没有开放性的意见征集。笔者以为,既然是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那完全可以增设意见或建议栏,通过开放性的意见收集,更多倾听群众建议,更多反映群众心声,力争让公开征集取得最佳效果。

问卷中对于此前不少网民要求增加假期天数、分散放假的呼声,并没有体现,这不免让人有些失望。此外,方案不妨根据不同年份、不同人群、不同区域,给公众一个可以自我微调的空间。节假日牵涉众人的利益,全国假日办应认真面对和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更为合理,更接地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