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高扬起“市场之手”
韩 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如何在关键领域有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外界传递出鲜明信号。一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一边是改革发展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幅全方位改革与发展的新蓝图彰显出的是“管好手”与“迈开腿”的坚定决心。

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作用更加分明。过去在“基础性”的框架下,政府仍然可以在某些领域代替市场来主导资源的配置。而在“决定性”的框架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能是市场。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界限更需分明。事实上,中国新一届政府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地管好、管出水平。

从20年前提出的“基础性作用”上升到如今的“决定性作用”,两个字的变化表明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坚决态度,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思路更加明确和深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