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中美人文交流 提升科技合作水平
科技部副部长 王伟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时间应约与美国奥巴马总统通话,表示要坚持和延续好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重要机制。中美两国元首6月在美国加州会晤时,强调要确保新一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取得积极成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重大战略,中方已将人文交流提升到战略高度。

一、科技交流与合作在中美人文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基础扎实。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与卡特总统在美国白宫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两国建交后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在该伞式协定下,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近50个议定书和谅解备忘录,涵盖基础研究、卫生、教育、能源、交通、农业、地震、海洋、气象、环保等领域,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伙伴、有重点、高水平”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两国元首分别对中美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给予积极评价和高度肯定。2009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中美科技合作协定》30周年和第13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发贺信,称科技合作协定在双边关系中历史最悠久,科技可以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桥梁。2012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向第14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发贺信,称赞中美科技创新合作为双边关系和人民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34年来,中美两国共举办了14次科技联委会,开展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在抗击非典、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等方面密切合作,承担起共同的国际责任。

在中美两国的科技人员之间,双方打下了扎实、稳固的人文交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人员互访等交流,双方科技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两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政府层面开展了稳定的合作。科技部及相关部委、省市等都已与美方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这为在科技领域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人文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重要成果,科技部与美国国务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举办了4次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启动了中国青年科学家访美计划,去年10月首批10名中方青年学者赴美执行该计划,通过访问学习到美方先进的研发理念。

二、人文交流对中美科技创新合作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在创新政策领域,科技部与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牵头成立了中美创新对话机制。今年7月,万钢部长和美国总统科技助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博士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创新对话,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产业界、学术界代表就创新政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政府促进创新及产业化等议题坦诚交流,热烈讨论,就指导创新政策的一些原则达成了共识。

在能源领域,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在化石能源领域保持了十多年密切交流,在核聚变、高能物理等领域开展了长期、稳定的联合研究。双方成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支持清洁能源汽车、清洁煤和建筑节能优先领域的合作,形成了近100家单位参与的3个产学研联盟。

在农业领域,科技部与美国农业部通过中美农业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十多年来为两国农业科技人员的互访和联合研究搭建了平台。去年签署了农业研究旗舰计划合作议定书,在农业生物技术、种质基因收集技术和措施等领域启动联合研发合作,打造两国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

在环境和卫生领域,我们与美国环保署建立了环境科技联合工作组机制,去年6月续签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召开了首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河南省胸科医院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研究所开展了结核病合作研究,为改善民生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基础研究领域,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分别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签有国际科技合作伙伴计划谅解备忘录、基础研究议定书、地震研究议定书等协议,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下一步,双方还将探讨在绩效评估、科研诚信等方面加强人员交流和研讨。

三、人文交流将为全面提升中美科技创新合作水平创造新契机

(一)通过现有机制,推进人文交流。今后将通过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各领域议定书工作组会议等现有机制,着重加强人文交流在科技合作中的比重。

(二)办好科技论坛,拓展交流领域。明年计划在美国举行第五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并与美方探讨,将论坛长期化。

(三)重点关注民生,建立长效机制。在卫生、环境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今后拟通过中美卫生科技联合工作组、环境研究联合工作组等,探讨建立长效交流机制,形成政府层面、科学家层面等多层次、广领域的民生科技人文交流模式。

(四)加强企业交流,打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进一步突出企业在中美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相关产业的企业间交流;探讨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新载体,把联合研发的创新成果示范推广,促进合作研发成果产业化,为增进双边关系和经贸往来打下基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