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经济日报法人微博新媒体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和各领域知名学者连日来纷纷发表观点和看法——

重塑政府市场关系

@辜胜阻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理论创新是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这样才能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更加重视财税作用

@贾 康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决定》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且都是服务和支撑改革全局的。在优化、重构、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同时,财政体制改革也直接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发展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只有从全局视野认识财税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协同多方主体,努力优化可行方案,广泛关注多方利益诉求,更加注重财税信息透明,才能真正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国企民企更加平等

@曹凤岐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为国企发展注入活力,是改革的突破,而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民营企业面前有一个“玻璃门”,看起来可以进入但却被门堵住。民企认为国企占有更多资源与政策支持,而国企又认为自身受到的行政干预太多,民企更自由。要打破认知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国企和民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纠正财政过度工具化

@刘尚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决定》把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纠正了以往对财政过度工具化的认识。作为“基础”,财政就需要稳固、稳定、需要制度化和法治化,而不能作为杠杆或手段随意地使用。财政过度工具化后,赤字、债务也成为政府频繁的政策工具,将潜藏巨大危机。

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滕 泰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

从《决定》中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部分来看,农村产权已经细分到多个层次。这有助于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提升农民财产权利,方便农民在多个层次以多种形式展开合作。而《决定》最根本意义还在于:真正释放了农村经济的巨大活力。

称谓改变只是开始

@芮必峰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取消行政级别,是有识之士期盼已久的事情。问题是,在长期的“官本位”文化浸透下,社会对职(专)业权力的认可还会有一个过程,由教务处长到教务长的变迁,绝不应仅仅只是个称谓的改变。

(更多内容请浏览经济日报腾讯法人微博

http://e.t.qq.com/jingjiribao)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