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纵深行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局部生态明显改善。为让读者了解各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的成就,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守住生态红线这一底线”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即日起,本报推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纵深行”专栏,介绍生态修复工程的进展和成就,敬请关注。
为了解决西北、华北、东北西部万里干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我国于1978年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经过多年建设,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2.4%,森林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13.9亿立方米。三北工程共八期,目前实施到第五期,新的建设任务空前繁重。
绿色森林上山坡
走进甘肃省平凉市的沟峁梁壑,陇东黄土高原一派绿意葱茏、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我们村几乎家家种苹果,我种植了4亩‘首红’和‘红富士’苹果,每斤苹果卖3元,都已经被客商提前订走了。”平凉市庄浪县万泉镇邵坪村的邵大爷高兴地说。当年在梯田上种植果树,村民还觉得是糟蹋粮田,结果现在邵大爷的1亩苹果相当于1万斤小麦的收成,带动周边村民争相种植这个“致富果”。
但这个“致富果”并不好种。平凉地处黄河和泾河中上游,境内一川一塬八分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常年靠天吃饭。“秋撒一把籽、夏收一斗粮”,曾经是平凉市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平凉市7个县(区)列入国家重点扶贫县的有2个、六盘山贫困片区扶贫县有5个。过去国家每年都要拨付大量的扶贫资金解决贫困群众吃饭问题。当地的村民说,“山上许多都是‘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地里不出效益。”
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带动下,平凉市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实施造林来治山护水、恢复生态、发展产业。“啃干粮、喝凉水,肩扛车拉,修梯田、栽树护树,当地干部群众经历了种种艰难,直到树木在山上成活生根、展叶结果、繁密成林。今年全市新修梯田20.39万亩,梯田总面积达到了328万亩,占到耕地面积的70%。”平凉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多年来,平凉市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发展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不停步。如今,在中国黄土层最厚、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陇东平凉,生产出了中国最好的苹果;在干旱少雨的丘陵沟壑上造出了508万亩生态林,森林覆盖率由7.8%提高到27.7%,水土流失面积由1478.94万亩减少到634.02万亩,广大干部群众用汗水浇绿了黄土地。”平凉市委书记陈伟说。
平凉市的变化是三北地区实施防护林工程的窗口。如今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当初漫漫黄沙、沟壑纵横已开始呈现为绿色。
三北遍结生态果
三北工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尤其是三北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但在三北工程的带动下,沙区干部群众用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改善生态的壮歌。
甘肃省河西走廊五地市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87.64万公顷,41%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在走廊北部长达1600公里的风沙线上,建起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约30.7万公顷的大型基干防风固沙林带,控制流沙面积20多万公顷,堵住大小风沙口470处,使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侵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完成造林274万公顷,在巩固绿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绿洲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7万多平方公里,扩大了四分之三。
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成效巨大。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年入黄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
三北生态在逐步恢复。据全国野生动植物调查结果表明,三北地区稳中有升的陆生野生动物占55.7%,其中野马、藏羚羊等种群快速增加,18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1%达到野外种群稳定标准。甘肃省瓜州县通过工程建设,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荒漠区内生物种数明显增加,绝迹多年的蒙古野驴又现身影,岩羊、雪鸡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沙区兴起绿色产业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区,还呈现出林果飘香、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苹果、红枣、香梨、枸杞、板栗等一大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建成,年产干鲜果品3600万吨。营造薪炭林92.7万公顷,年产薪材800多万吨。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饲料来源。
三北工程筑起了保护良田的绿色屏障。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营造了带片网相结合、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253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2248.6万公顷。一些低产低质农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昔日的荒沙荒滩变成了基本农田,新增农田牧场1534万公顷,三北地区的粮食单产由1977年的每亩118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每亩311公斤,总产由0.59亿吨提高到1.53亿吨,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呈“双增”趋势。
在防护林建设带动下,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三北地区分布了以人造板、家具制造、造纸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5248个,安排就业人员73.14万人,产值225亿元。
国家林业局三北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北工程共8期,现在实施到第五期,新的建设任务空前繁重。2012年,国家批复了三北五期工程规划,工程建设范围由四期工程的600个县(区)扩大到现在的725个县(区)。根据五期规划,到2020年,工程区需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人说,与前四期工程相比,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工程内容更加丰富。五期工程将把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作为主要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大力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