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元化转移船舶过剩产能

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船舶制造企业的市场订单减少、经营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船舶行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超过市场有效需求。如不能有效化解我国船舶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带来行业大面积亏损、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增加等系统性风险。

笔者认为,要化解我国船舶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从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到差异化的良性发展,唯有船舶制造企业及时主动调适企业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结构调整目标,选择实施船舶制造产能的多元化转移,实现船舶工业的创新转型。

一是可以使产能由“国外需求”到“国内需求”的转移。充分挖掘航运、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加强国内江河湖海船舶需求调研,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开发出更多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船舶产品,充分激发国内船舶市场活力。

二是可以使产能由“国内标准”到“国外标准”的转移。要鼓励和支持船舶制造企业进行核心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提高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船舶产品研发和建造能力,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质量、低成本投入的特种船舶产能比重。

三是可以使产能由“造船技术”到“民用技术”的转移。现代化的大型船舶,其信息控制、电力系统、动力装备、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各个系统,都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有技术关联。应把船舶制造的优势技术拓展到民用领域,实施用造船技术抢占民用市场的“非船战略”。

(江苏金坛市委 华 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