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企专利维权还得“较真儿”
本报记者 郭文鹃

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是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然而,转型的道路上常常荆棘密布。近期,国内知名的IT散热制造企业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就因为经常被专利侵权而切身体会到了转型之痛。

九州风神总经理夏春秋告诉记者,多次被侵权事件给公司带来惨重损失。九州风神公司2012年的纳税金额是1099万元,但近两年每年的打假维权费用就将近800万元。“经过维权官司抓到的,只是侵犯我们知识产权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抓不到的侵权产品,仍然堂而皇之地摆在海外市场销售。”夏春秋感慨。

民营企业的专利维权为何如此艰辛?客观上讲,由于此前国外企业涉嫌侵犯国内知识产权的事件鲜有发生,在维权路径上“无例可循”,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摸索成本。据了解,九州风神在与法国Espace及美国SDI Technologies这两家涉及侵权的企业进行协商解决的过程中,都曾因为对相关法律程序不够了解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总结企业处理维权问题费时费力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打假维权,很多时候就好像是在和空气作战。有些小公司一旦被起诉,就直接关门大吉,根本不应诉。这种被告消失的侵权官司,即使胜诉了,法院判决被告赔偿,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无法执行。还有些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信息都不对,或者根本不在注册地;有的工厂在,老板却没了,只剩一点破旧设备和一堆债务。因此,维权企业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有力的创新保护体系,企业自主创新将难以为继,产业升级就是空谈。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多制造业大国都有可能被发达国家看做造假之地,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专利维权怎样“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想要攻克,还得有一点儿不计代价的“较真儿”精神。当经济逐步步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加大对侵权的惩罚力度,须经受短期内“山寨”企业倒闭对GDP指标造成的冲击。对于企业来说,放弃创新或许能够获取短时间内的轻松安逸,却会在成长的路途中逐渐迷失正确的方向,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与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形成对比的是,相关审查资源和司法资源配置却发展滞后。专利保护案件处理周期长、调查取证难、判决赔偿低、判决执行难,以及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都使得专利维权成本高企,给企业维权增加了不少障碍。建议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法律规定,明晰专利授权范围,完善快速审查通道,优化诉讼程序,加大惩罚力度,为专利保护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