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新高度
基隆路9号,上海新坐标。
横跨上海杨高北路之上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巨幅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滚滚车流引向那里。步履匆匆的国内外企业人士奔向这个地方——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想做的是同一件事:“抢滩”上海自贸区。
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面积并不大的上海自贸区,承载了改革开放的新期望。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开放力度将加大,政府职能将大幅转变,这里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载体。关注上海自贸区的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纷纷表示,建设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堪比上世纪深圳特区的建设和浦东的开发开放,正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还将成为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上海自贸区刚刚挂牌,就迎来国庆节,然而假期挡不住企业“抢滩”的热情。国庆节这一天,上海自贸区就收到近千家企业核名申请,相当于之前上海外高桥一年的申请量。
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申城大雨如注,但也无法让企业止步,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里里外外都是前来咨询、注册的企业人士。据统计,10月8日至29日,自贸区接待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共计36314人次,该区门户网站每天访问点击量达180万次。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感慨道:“上海自贸区刚刚挂牌,就吸引了这么多投资者,这表明了人们对于改革的热切期盼。”
火山一样喷涌而出的巨大热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亟待新的突破,历史选择上海试水自贸区,上海也再次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目前全球贸易和投资正在发生3个显著变化:一是由于技术革命,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服务结合,推动了新产业形态和新商业模式;二是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已经脱离制成品,成为重要的贸易产品;三是全球贸易规则发生了变化,过去的重点是贸易规则,现在是投资规则,过去是多边,现在越来越多是双边的、区域的、诸边的。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是中国继加入WTO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变革,我国将通过设立上海自贸区开启新一轮全球化进程,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以开放倒逼改革。
“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来看,上海自贸区体现了主动的、内在的开放。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必须有新路径、新模式、新尝试,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上海自贸区就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尝试。”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
改革的新标杆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当天,中国银行自贸区分行刚挂牌营业,就与世天威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拉开银行业为自贸区内总部经济服务的序幕。
上海浦东新区航运办在同一天也迎来了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的客人。当来自全球最大船舶运输服务公司的外商听说可以在上海自贸区独资设立国际船舶管理企业时,表示要尽快向总部报告,争取让计划成立的马士基船舶管理公司尽快落户上海自贸区。
这仅仅是个开始。10月14日,拓佳丰圣(上海)科贸有限公司成为上海自贸区正式受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以来首个获证公司。这家企业从申请注册到拿证,只有4天。“试验区速度”让前来领证的企业人士着实惊叹了一把。
不论是在外资准入管理上,还是在企业注册服务中,上海自贸区探索更多的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此次上海自贸区改变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发展模式,放弃了过去单靠产业振兴计划等“政策红利”来扶持经济的做法,通过放松管制、强化市场化机制改革的做法,向社会提供摆脱经济低迷所需要的“制度红利”。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的是国家战略,是高层次、高水平的改革创新。”高虎城列举说,在公布的试点政策中,涉及制度创新的内容很多。比如,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际上,这些就是最重要的“松绑”手段之一。
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尹宗华也表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探索建立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国际贸易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还将深化境外投资管理方式的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
发展的新动力
10月9日中午12:00,捷开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货车驶入上海自贸区海关卡口的专用“快速验放车道”。货车司机将提货通知单上的条形码对准车道上新装的扫描器,电子屏即显示“放行”。这票从韩国蔚山进口、货值359万美元的电解铜,是通过“先入区、后报关”这一新型监管方式进入自贸区的首票货物。
这种先凭进口舱单信息将货物提运入区、再在规定时限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的方式,变“先报关、后入区”的“串联式”通关为“并联”进行,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在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张皖生看来,这种新监管模式的核心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流动不干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自由”并不意味着管理的弱化,而是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表示,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商务部将通过信息手段实时掌握备案情况,发现问题将及时启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机制。
在此基础上,金融、保险、物流管理、医疗服务等服务业都将迎来新一轮转型发展的机遇。业内专家认为,在上海自贸区,审批等对经济的行政干预会进一步减少,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更多地给予市场主体,政府从过去的管理型逐步转变为服务型。这就意味着,今后的发展将彻底放弃资源依赖型的模式,改为依靠企业的内生动力,创新创造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从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综合监管制度创新等方面展开。”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我们必须牢牢立足国家战略,增强改革自觉,以敢担当的责任感、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大胆探索,积极有序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
重任在肩,奋勇向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自贸区将成为面向世界的一面更为开放、更具魅力的“新窗口”,并将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