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公司时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对仿冒店面多、屡被“傍名牌”等侵权现象
“中国黄金”出手打“李鬼”
本报记者 李予阳

利润诱惑下,“李鬼”纷纷登台,在让中国黄金集团信誉受损的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企业加大打假力度、维护品牌形象势在必行。同时,还应在产品差异化上多想办法,提供更多鉴别产品真伪的便利服务

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官网近日再次公布打假的最新消息。该公司联合江苏省南通市、湖北省襄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别查处了一批位于所属地的仿冒中国黄金店面。

此前,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在京宣布,继今年3月份在香港高等法院对香港中国黄金有限公司(香港龙标志)的侵权案胜诉后,9月17日,香港高等法院对中国黃金集团(香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元宝标志)的侵权一案作出了终审判决,判定其侵权事实,判定其禁止使用“CHINA GOLD”、“中国黄金”或其他任何与其相同或容易产生混淆的相似名称或图形作广告用途,或是以与其相同或者相似的名字从事任何商业或贸易活动。

近年来,在利润的诱惑下,“李鬼”们纷纷傍起名牌,侵权店擅自在店内标注、突出中国黄金字样及标识,以中国黄金或香港中国黄金专卖店名义对外宣传,故意混淆视听,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上出现了消费者购买的“中国黄金”金条不能回购、开发票需要交10%手续费等现象。中国黄金旗舰店也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后经检验,这些产品都不是中国黄金销售的。中国黄金集团调查显示,市场上仿冒的“中国黄金”品牌在全国有近20个,仿冒店面一度达近千家。

中国黄金负责品牌维护的谭雷告诉记者,主要是“傍名牌”的成本低、收益高。一些公司被发现后,过一段时间又改头换面重新注册一家公司继续鱼目混珠。一些假冒店采取收加盟费的方式,其门店分布“星罗棋布”,造成公司被查封,门店仍待清理的困难。另一方面,各种假冒侵权手段层出不穷,打“擦边球”,门店LOGO图标雷同,有的采用简化“中国黄金”名称的方式,如“中金”、“国金”等,还有选择字形相似的文字进行注册,如“中元”、“中喜”等,以此来误导消费者。另外,黄金产品成色、重量虽有差别,但消费者鉴别难度较高,也令侵权者有机可乘。

目前,中国黄金的打假行动已取得不小进展。截至2013年8月31日,中国黄金集团共清理仿冒店面近600家。然而,侵权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在部分省市,假冒店面数量甚至超过“中国黄金”品牌正规零售店面数量,对消费者造成极大误导,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只要有利益存在,假冒侵权的成本又较低,就会出现铤而走险的现象。企业创品牌不容易,维护品牌更需下大力气。一些企业往往投鼠忌器,唯恐高调打假会损伤品牌美誉度,反而会“助长”违法者的气焰,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积极向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线索,主动对假冒侵权企业提起诉讼。另外,企业也要在品牌维护上多下功夫,在产品差异化上多想办法,提高形象的识别度,提供更多鉴别产品真伪的便利服务。维护市场秩序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努力,要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者的成本,加大对假冒侵权者的威慑力。消费者也应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保留相关发票、证书等,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作为维权的凭证。

链接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黄金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央企业。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旗下有28家品牌服务中心、近2000家零售店,其中黄金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