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妇联:
实现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型
本报记者 苏 琳

多年来,北京市妇联坚持以“建设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为主题,充分发挥“五器”(即推进妇女创业就业的“孵化器”、保护妇女权益的“稳定器”、改善妇女民生的“助推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调节器”、提升妇女工作影响力的“聚力器”)作用,成功实现了向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转型。

为创一流组织、建首善妇联,北京市妇联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服务大局、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全面维护妇女权益、参与首都社会建设、促进妇女国际交流与统战联谊、提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6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2009年3月,北京市妇联被北京市认定为首批10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从此,市妇联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与近千家妇女组织同心同路、共兴共荣的发展之路。为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北京市妇联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将全市933家妇女组织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分类指导,并制定了《北京市妇联组织关于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推进社会建设的工作意见》,建立完善北京市妇联社会组织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基地。

北京市妇联通过推进“妇女之家”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服务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实现了党建带家、规范建家、特色立家、品牌亮家。2010年11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两年后在全国首家开通了省级网上“妇女之家”,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模式。

在巩固完善体制内妇女组织的同时,北京市妇联探索将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资源引入工作。截至目前,市妇联围绕妇女需求,全面推进“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依托社区、村建立“妇女之家”6590个,依托“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建立“姐妹驿站”1958家,拓展妇联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初步实现了“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