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回归本体 文化惠民共享
——写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单保江 金 晶

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10月26日在山东济南正式落下帷幕。掌声不断,意犹未尽,16天的时间里,从昆曲《红楼梦》到越剧《柳永》,从音乐剧《妈妈咪呀》到舞剧《卡门》,名剧名角轮番上场,让山东本地以及从各地赶来的观众连呼过瘾。此次十艺节的一大亮点是,遵循市场规律、对接消费需求,让精品剧目在舞台、平台上充分展现,将好戏送到百姓家门口。

“开源节流”是十艺节办节思路的一大转变。利用自身品牌资源优势,十艺节“开放”办节,向社会筹资达3.2亿元,比前9届艺术节社会筹资的总和还多,创历届中国艺术节最高水平。开闭幕式回归艺术本体,不追求大舞美、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16分钟的开幕式简洁爽利,比原设计方案节省5000多万元,受到各界热烈欢迎。

艺术节回归艺术本体,更重要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秀艺术成果。十艺节期间,主办方坚持“惠民票价”,近2000场次的演出最低票价20元,最高票价不超380元,主推60元左右中低票价,总体水平低于市场价格40%。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观看机会,组委会还取消了向党政机关免费赠票送票的“惯例”。分布山东9地的“群星奖”、“文华奖”演出剧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降票价不但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走进剧场,还给了观众更多挑选剧目的选择权,消费潜力亦被释放。

十艺节期间,“唱响中国梦 欢庆十艺节”、“美丽中国·全国群众文化摄影作品大展”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陆续展开。这些活动注重互动参与,让人们愉快融入其中,而“群星奖”比赛所到之处,不但观众满场,配套惠民文化活动也蓬勃开展。

作为十艺节的“重头戏”之一,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国(山东)演艺产品交易会也取得不俗的成果,总交易额超过9亿元,是上届演交会交易额的5倍。在演交会现场,有国内外近2000个剧(节)目前来参展。同台竞技,助推精品,演艺市场呈现出“马太效应”:山东兖州重点推出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菩提东行》获得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1.2亿元的合作资金;大型戏曲服饰意象剧《大羽华裳》也达成了总计7000万元的合作项目,找到了自己市场定位。

借筹办十艺节契机,山东省还实施了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和重点美术创作工程等。齐鲁大地上,艺术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企业尝到利好甜头。踏准艺术和市场的契合点,十艺节让“艺术回归本体,文化惠民共享”的理念和经验将得到延续推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