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4日讯 记者陈果静报道:央行今日连续第三次暂停逆回购操作,再度使市场确认了逆回购将阶段性退出的预期。10月17日和22日,央行已连续两期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与前两期不同的是,银行间市场对于资金面收紧的担忧开始上升。10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线大幅上涨,其中14天品种上调幅度最大,达101.1个基点,收于4.88%。隔夜和7天品种分别较上一交易日跳涨30.8个和38.8个基点,行至4.09%和4.68%。
但资金利率的大涨并非仅由公开市场的零操作触发。事实上,本周开始迎来了财政季节性缴款,预计将从商业银行抽取超过3000亿元的流动性,使得银行出借资金的意愿大幅降低。此外,在连续两期逆回购暂停后,市场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面对外汇占款的回升和信贷余额的高速增长双重压力,央行将拧紧短期流动性的“龙头”,以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目前市场上密切关注的是,面临多重压力,央行是否会转变货币政策的方向,即由中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偏紧的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向‘中性偏紧’的方向转变。”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薛鹤翔认为,经过6月份的流动性紧张局面,央行对流动性的管理更加重视,此时暂停公开市场流动性调控手段,是为了避免M2的大幅度波动。
多数分析师并不认同货币政策即将转向。海通证券分析师李迅雷认为,在当前保增长的任务没有悬念之时,央行货币政策有所收紧在意料之中,但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短期内不会改变。
对于目前银行间市场当前面临的紧张状况,有分析指出,央行后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来进行调节。SLO是指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的12家主要机构,可以在流动性短缺或者盈余时,主动与央行进行回购或者逆回购的操作,操作期限一般不超过7天。今年1月起,央行启用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