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池州: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池州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滨江近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据评估,全市森林和湿地服务功能价值近1000亿元,森林单位面积价值分别是全国和全省的1.89倍、1.81倍,是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自2011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经过3年努力,池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21%,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9%,人均公园绿地17.1平方米,40项主要创建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一核、四极、三区、多点”的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山水环绕、城乡一体、宜居宜游的特色生态园林城市风貌日益彰显。

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价值,吸引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目光,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

池州空气清洁度、地表水洁净度等环境质量指标高,非常适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被确立为国家级池州开发区和省级池州高新区的首位产业。通过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协会、高校院所的合作,短短2年时间,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引进项目61个,投产项目21个,呈现出扎堆转移、集群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1月至8月份,池州市的规模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均位居全省第1。

繁荣发展生态旅游是池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又一内涵。池州致力于把森林城市建设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并配套建设相关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及“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九华山为龙头的5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今年1月至8月份,全市接待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指标的增幅均超过30%,其中九华山接待游客554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占到游客总数的三成以上。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有力推动了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林权流转、金融保险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林牧、林茶、林药、林游等多种立体模式林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可达150亿元,走出了“城市增绿、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多赢发展路子,实现了森林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持续推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种下的是花草树木,改善的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是城市品牌,收获的是科学发展。池州将致力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杜 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