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现代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货精品谁说了算?
冯其予

朋友聊天,说到家门口开了个店,名头很是气派,叫做“国货精品馆”。言下之意,入得馆内售卖的自然是“国货精品”。朋友进去逛逛,倒也有不少熟识的品牌,只是门口招牌太大,朋友预期过高,溜达一圈下来不免有点“夸海口”的印象。朋友颇有感慨地对我发问:“你说说看,这些牌子是不是‘国货精品’,究竟该谁说了算?”

乍看去,这似乎不成其为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多年,竞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企业生产产品,投入市场参与竞争,消费者货比三家择其优,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不就是国货精品吗?按此逻辑,国货精品毫无疑问地是市场和消费者说了算!而种种评选出来的“精品”、“品牌”似乎有悖市场规律,更遑论建设这店那馆去推而广之,确有“画蛇添足”之嫌。

然而事情却又并非这么简单。市场的情况,远非整齐划一,简单明了。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之初,经济自由度加大,市场上的产品陡然丰富,可由于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单一,对产品的好坏优劣无从辨识,加上当时收入有限,碰见新东西买不买,还真是“艰难的决定”。这个时候,如果产品能够得到某个权威方面的认证,毫无疑问地能够促进产品销量的提升。于是乎,各种“十大品牌”、“著名商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笔者的印象中,“国货精品”这个概念,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而当年一句“省优、部优、国优”的广告语,未必不是审视彼时市场状况的一种视角。客观来说,昔日种种评选,虽有过多过滥之嫌,但也确是促进了商品信息的沟通和传递,一批如今耳熟能详的国货品牌不就是在当年一声声的“省优、部优、国优”的推广中深深印在了国人的脑海里。

时移世易。现如今,这类关于“精品”、“名牌”的评选并未销声匿迹,但也似乎没了往日那般影响。原因无他,这个市场逐渐成熟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更加丰富,市场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对消费者的保护更有力度,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于是“名牌”和“精品”的产生,更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市场竞争来完成。如果还抱着当年的“老黄历”来推动所谓“精品”,或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利益纠葛深陷其中,最终只会是得不偿失。

话又说回来,虽然人们对各种“十大品牌”、“名优精品”关注没有以前那么高,但是动态的市场评价却也仍是消费者迫切需要获取的资讯。从这个角度讲,建立起一个相对客观的第三方评价平台也不无裨益。让市场的讯息更准确及时地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让市场的信号更快地起作用,相信是有利于一大批“国货精品”的快速成长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