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升级调研行 西藏篇③
百姓冷暖总关情
本报赴西藏采访组

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基层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基本配齐;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全就业;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八到农家”工程深入实施……。一场场民生“重头戏”,如春雨般滋润着雪域高原,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多管齐下抓民生

有西藏门户之称的昌都地区,被深山峡谷重重包围。“为了解决一两户人家的通电问题,有时候要架上几十公里的线路,路不好走、天气恶劣、施工环境差更是‘家常便饭’。”说起这些年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昌都地区电力部门工作了20多年的黄伟十分感慨。

高寒高海拔,常规能源缺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这些“软肋”,不仅制约了其经济发展,更让西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需要付出格外多的努力。

知难不畏难。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对西藏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论面临多少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仍然是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付出多少努力,都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了做好民生工作,各级政府坚持多管齐下:推进安居工程,改善农牧区条件,搞好生态搬迁,积极扩大就业,着力稳控物价,强化医疗保障,健全社保体系,加强扶贫开发,优先发展教育,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民生10件事,从住房到就业,从医疗到教育,群众需要的、关心的事一个都不能落,一件都不能少。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西藏实施了拉萨城市供暖工程,40%的居民用上了暖气;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显著改善,建成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290个;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体的保障标准大幅提高。

沿拉萨河向西,记者走进堆龙德庆县南嘎村。走进村民格桑次仁的家,石头和预制砖结构的两层小楼格外气派,客厅宽敞,藏式装修精雕细琢,各式家电一应俱全……女主人次仁央金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住的是低矮的石头房子,门窗很小,还是人畜混居,“现在我们都盖了新房,村里还修起了好走的路,环境也越来越好!”

次仁央金家的变化是西藏安居工程成果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西藏累计有40.83万户农牧民住上了安居新房,占总农牧户的88.7%。

既要住得好,又要学得好

受益于拉萨市供暖工程,拉萨市首期廉租房阳光家园小区的格桑云旦一家去年年底就用上了暖气,告别了靠牛粪和木柴取暖的日子。“安装暖气片我家没有花一分钱。”格桑云旦是残疾人,没有工作,供暖工程对他家来说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群众冷暖,民生要事。不仅要让群众有房住,更要让他们住得好。2008年,西藏整合了108亿元资金,实施村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建设;2009年,又进一步充实配套工程建设内容,加快了水、电、讯、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建设步伐。

既要住得好,更要学得好。说起西藏的教育,有两个“一”让记者印象深刻——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学费“一分钱也不要”。

从1985年起,西藏就在农牧区中小学校实施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去年又实施了城镇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5年全免费教育。

“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区所有农牧区义务教育学校还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日喀则地区萨嘎县昌果乡完小教师索朗次仁告诉记者,“学校负责学生的一日三餐,钱从国家‘三包’经费中出,还专门制定了营养食谱,要求食堂严格按食谱执行,以保证学生营养。”

今年秋季学期起,西藏又第十三次提高“三包”政策标准,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生每学年定额提高200元。

一步双赢的“活棋”

近年来,西藏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步伐,不仅切实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

洛扎是山南地区最偏远的一个县,物产丰富,却在很长时间里因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而“养在深闺无人识”。2011年9月,总投资4.9亿元的浪卡子县到洛扎县的油路工程开工建设,现在浪洛油路已基本完工,洛扎县至拉萨、泽当的车行时间缩短了2个小时。路好走了,洛扎县的木碗、竹器、豌豆粉丝、藏香等特产也走进了更大的市场。一条路成了一步双赢的“活棋”。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喀则地委书记丹增朗杰介绍说,为了努力打造发展稳定的先行区,日喀则把抓发展与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农牧民向拉日铁路、市政建设等工程投工投劳,增加了农牧民现金收入,实现了“劳务富民”;拓展群众增收渠道,扩大边民互市规模,延长交易时间,实现了“边贸富民”。

“等我毕业后,一定会回来。”在拉萨罗布林卡公园附近,记者碰上了正准备搭火车去外地上大学的丹珍。18岁的丹珍今年考上了上海东华大学,读传媒专业。

优惠的教育政策让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人才支撑。这些政策培养了人,留住了人,也吸引了人,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雪域高原。

平措卓嘎毕业于西藏大学文学院,通过去年的公开招录考试,她现在是一名教师;巴桑卓玛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她也参加了去年的公开考录,现在她在那曲地区从事着和专业相关的工作……。2012年,西藏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农牧区转移就业突破45万人,特别是1.7万名与平措卓嘎、巴桑卓玛一样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更是有效缓解了西藏各类人才的紧缺,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采访组成员:徐如俊 张曙红 夏先清 代 明 乔金亮 王 玥 代 玲

执笔:代 玲 王 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