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公司时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投集团罗布泊建世界最大硫酸钾生产基地——
将“死亡之海”变为“希望之海”
本报记者 齐 慧

提到罗布泊,大家都会联系到“死亡之海”——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试爆成功,地质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这无一不让人对罗布泊望而却步。

如今,记者在这里却看到了成片的现代化厂房,碧绿如大海般的盐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投资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为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一抹碧绿的希望。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会生至今仍然记得他第一次使用“一票否决权”时的心情。2004年,公司遇到一个机遇,天津有个百亿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向国投抛来了橄榄枝,以当时的房地产行业情况看,做这个生意一本万利,风险可控,利润也有保障。

“当时,我3天时间没睡好觉。”王会生犹豫了。他想起了国投成立的初衷,首要的作用是引导投资导向——以控股、参股等股权投资的方式,用少量国有资本引导并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国家需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与重点区域。房地产项目不在此范围内,他认为可以放弃。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公司的同意。在放弃该项目的同时,公司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罗布泊,开始了钾盐矿的开采之路。早在几年前,国投就曾聘请专家团队,对全国化肥行业摸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缺钾,钾肥严重依赖进口,国内钾肥市场上每卖出10袋钾肥就有7袋是进口的。钾肥价格受制于人,进口数量也受制于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受到巨大影响。

1995年,地质科学家发现在罗布泊湖盆的硬壳下,存在罕见的钾盐矿。但由于资金等原因,生产规模不大,年产钾肥仅2万吨。作为中央企业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决定承担这份责任,进驻罗布泊,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缓解钾肥进口受制于人的状况。“当年我们入驻时,账上只有30万元资金,一个月工资都发不下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企管部主任魏磊说。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副总裁李冰说,“项目看准了之后,我们就要雷厉风行地干,求实、扎实推进。”情况也的确如此,重组协议还没签完,意向还没完全形成,国投就把2000万元的资金打过去,为的就是早些完成重组。2004年11月19日,国投一次性拿出3.58亿元成功入主罗钾。

通过抢抓时间和机遇,罗钾实现了跨越性发展。5年时间,他们走完了相当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15年、国内同行30年走过的建设历程,创造了世界盐湖开发史上的奇迹。2008年120万吨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在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堪称“世界硫酸钾航母”的硫酸钾生产基地。

在国投罗钾之前的规划中,在2万吨实验成功后,下一步放大的规模本是40万吨,而国投入主后决定跨越发展,直接上马120万吨。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要用最短的时间,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尽快缓解钾肥紧缺的现状。

然而,从40万吨到120万吨,增加的不仅仅是数字,困难和压力重重,国投人的付出也不是增长2倍那么简单。罗布泊周边200公里甚至300公里之内皆无人烟。没有人烟就意味着没有社会依托。“你哪怕是买一个螺丝钉,都要到400公里外的哈密去。”想起当年,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浩不胜唏嘘。

但这并没有难倒国投罗钾人,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苦中作乐,顽强奋斗。技术装备差,他们加强技术攻关,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研究出了国内外独一无二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罗布泊硫酸镁亚型卤水制取硫酸钾”工艺技术,200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经过罗钾人7年来的努力,“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已经变成现实。按照生产“农民用得起钾肥”的目标,国投罗钾始终以低于进口的钾肥价格投放市场,占据了国内硫酸钾市场70%的份额,有效缓解了此前钾肥市场被国外垄断巨头操控非理性暴涨的局面,稳定了钾肥市场,大大缓解了我国钾肥供需矛盾,为保障农业用钾作出了贡献,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