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赵珩先生的《老饕漫笔》是在深夜,觉着是本随笔,便拿来当作睡前读物,不想却发现该书实在不宜晚读,越读越饿!
《早茶、早点种种》一篇,将各地早点盘了个遍:广东小笼蒸“像有名的虾饺、腐皮干蒸、香茜海鲜包等等,这一类东西只有在真正的广东馆子早茶中才做得好,虾饺的皮要用菱角粉,晶莹透明,咬起来不糟不粉”,还说“广东人吃早茶,倒是着实要喝一阵子茶的,红茶也好,乌龙也好,绿茶也好,总要喝得尽兴。一壶茶喝完,把壶盖子放在壶口与壶把儿之间,服务员就会为你续上水,这样一壶茶继续喝下去。难怪有人说广东人是‘早起皮包水’”。
除了对广州早茶的品种与品性一一列举,书中又谈到上海的“四大金刚”,老北京的豆腐脑、豆汁,天津人的“嘎巴菜”,就着煎饼果子和鸡汤卤子,山西太原的“头脑”、苏州的头汤面、扬州的“饺面”等等,着实丰盛。
因乡土的关系,书中凡是提及山西饮馔的地方都不免多看两眼。《中秋话月饼》中对三晋月饼这样描述,“以油和面为皮,烘后起酥,个头比广式月饼大,但要薄些。有点像小个儿的馅饼。馅不大,也不太甜,多以果仁、桂花、白糖混合为之,诚为佳饵”。不免与记忆里小时家中的“笨月饼”做法比较。中秋团圆,家里的女人们支起案板,翻箱倒柜找出模具,调馅和面,似乎也如文中所撰有个发酵烘后起酥的过程。新鲜出炉的月饼油汪汪金灿灿,一口咬下去酥中带脆,舌头细捋,还能觉出粗粗的糖粒。有些人家多出几屉,一个月的早餐上便都有它的身影,还怎样都吃不腻。可惜,现在家中有器具的少了,尤其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在团圆夜吃上一口故乡的手工月饼更是难上加难,内心难免惆怅。一笔散记,不仅钓出了馋瘾,还勾出了乡情。
珠海拾贝,不胜枚举。
伊尹曾谓“味之精微,口不能言”,品读《老饕漫笔》,单是“耳食”、“目食”,已觉饕餮盛宴,解了心馋,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