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谈如何看“流动性”
本报记者 李正信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并未出现大的波动,然而部分国外媒体仍热衷炒作中国正在出现所谓“流动性不足”,这难免有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上总有那么一些势力对中国存有偏见。一会儿是“中国威胁论”,一会儿又是“中国崩溃论”,或“捧杀”或“唱衰”。去年以来,受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拖累,世界经济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态势,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加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已经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些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人看来,又找到“唱衰中国”的素材了。

年初,“唱衰中国”的声音主要聚集在增速减缓上,他们一度断言中国要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速会断崖式下跌,社会发展将停滞乃至倒退。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新部署,宏观经济形势不断趋稳向好,进入三季度后,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于是,这一阵“唱衰中国”的鼓噪声又聚集到流动性波动问题上了。

以美国极端保守势力为主体的对华唱衰派为例。该势力曾数度预言中国经济要大崩溃,而崩溃最可能从金融资本链上断裂。在他们看来,此次“中国钱荒”爆发的时机再“糟糕”不过了:6月上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货币量化宽松退出时间表,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套息交易反转,资金从新兴市场大幅撤离。紧接着,6月中下旬,中国银行间出现高达30%的回购利率。唱衰中国势力随之开始下结论:中国金融态势雪上加霜,前景不妙。

的确,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流动性则是金融的命门。在世人高度关注中国流动性波动之际,中国政府及时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做出了一系列部署,让国际社会看清了中国“控总量,防风险”货币政策的新基调。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政策及措施的出台,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了中国迈入发展新阶段的切入点和战略部署。《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克雷格·斯迪芬日前就提醒人们:“不要轻易低估中国政府的政策改革。”

其实,不论中国如何发展,国际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断寻找唱衰中国的抓手,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以所谓的“中国钱荒”为例,其背后的深刻意图无非是借炒作中国流动性不足打击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以达一石二鸟之目的。一则刺激国际资本形成羊群效应逃离中国,打乱中国经济有序调速的战略部署;二则用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撤离的资金,弥补美国量化宽松退市期间美资本市场出现的资金缺口,拆他人墙补自己墙。

时至今日,虽说国际上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流动性危机说”等预言一再落空,但这绝非意味着他们会就此罢休。恰恰相反,他们会竭力寻找新的议题做文章进行炒作,借以打击国际资本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所惑,不乱方寸,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