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负”如何落到实处
张蔚蓝

8月22日和9月5日,教育部先后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行阳光入学、“零起点”教学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了“减负十条”就能真正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了吗?

让我们追溯一下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负担重,是因为作业多、课外班多。学生们除了正常的校内学习,还有社会上的各类“奥数班”、“占坑班”要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升学的压力。而升学的压力来自于考试,来自于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

在此前提下,有多少家长对“减负新规”举双手赞成?有多少学校真正不留和少留作业?有多少课外班真正停办?

细究之下,很多孩子的家长干脆加重了孩子的校外负担——本来没有报课外班的报了课外班。因为作业少了、考试少了,怎么能保证学习效果?升学时如何能考出好成绩?怎么上好学校、上名校?如此,学校变相把作业留给了家长,而家长再把负担加到孩子身上。而那些与一些重点中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奥数班”、“占坑班”则改头换面,与相关学校明里“脱钩”,暗里则依然“捆绑”在一起。

由此可见,小学生减负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每天锻炼1小时”、“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全面取消百分制”,可以规定也可以操作,但“阳光入学”、“严禁违规补课”,在没有相关的监督措施、操作细节的情况下,终究难以落实。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首先,需改革应试教育制度。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多年,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形成进行“素质教育”的氛围与体系。

其次,要转变观念,不以分数论英雄,提倡教育多元化,例如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提倡“人尽其才”。在这一点上,教育部门有责任起到倡导和引领作用,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实际上,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我们社会真正的需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学有所长,“减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考虑,才真正具有积极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