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约3/4的大城市、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带,我国11个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60%以上。为此,2005年辽宁提出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大发展思路。2009年7月1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省级战略到国家战略已经八年,在观念向海的驱动下,辽宁人开始了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的实践历程,昔日荒芜的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变成了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八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性的新突破
从国家层面上,辽宁沿海经济带一是完善了我国的沿海经济布局,与天津滨海新区一起,共同提升了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推动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25%,比2005年高出2.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东北腹地的引擎。三是增强了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综合实力,八年来,沿海经济带外向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力。
从省级层面上,一是转变了人们以往的发展观念,让人们不断认识沿海开发对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有了“身在海边不识海”到“转身调头向大海”的转变,即“观念向海”。二是找到了沿海开发的金钥匙,这个金钥匙就是以“五点”作为沿海开发的切入点,辽宁大陆海岸线2200多公里,开发沿海是辽宁人多年来的梦想,由于海岸线很长难以齐头并进地进行开发,以五点为突破,迅速打开了沿海开发开放的局面。三是盘活了辽宁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在强调沿海开发的同时,推动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使沿海地区利用腹地雄厚的配套能力拓展服务功能,腹地利用沿海临港优势向海外发展,形成沿海与腹地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是东北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的接合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邻近俄罗斯、蒙古国,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资源禀赋优良。拥有约2000平方公里的低产或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和1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的滩涂;镁、硼、钼、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较大;宜港岸线约1000公里,80%以上尚未开发;双台河口、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等国家和辽宁省重点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工业实力较强。造船、机床、内燃机车、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规模较大;拥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和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交通体系发达。大连、营口等港口拥有300多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2个,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依托沈山、哈大等干线铁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疏港和支线铁路运输网络;沈大、沈山、丹大、盘海营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区内;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已开辟87条国内航线和46条国际航线。
新兴高端产业向沿海集聚
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聚焦辽宁沿海经济带。美国英特尔、新加坡万邦集团等公司相继落户沿海经济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长三角地区的投资者纷纷驻足沿海经济带,形成了南资北上的热潮;腹地企业充分利用沿海临港优势拓展发展空间,鞍钢在营口鲅鱼圈、沈鼓集团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投资建厂。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项目落户沿海经济带,总投资25亿美元的Inter半导体项目、总投资320亿元的鞍本钢集团鲅鱼圈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集团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7.2亿美元的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轮胎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华晨汽车专用车项目、总投资500亿元的大连世茂嘉年华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中冶京城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盘锦6万吨/年丁基橡胶项目、总投资160亿元的台湾长春石化基地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宝来石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营口康辉石化年产80万吨聚酯项目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旅顺南路软件、大连钻石港湾、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长山群岛旅游、丹东鸭绿江旅游、营口温泉旅游度假、盘锦红海滩湿地旅游、葫芦岛龙湾中央商务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发展势头良好,物流业、会展业、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兴起,特别是软件产业,2012年旅顺南路软件带实现销售收入1022亿元,在全国软件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沿海农业渔业快速发展,“一县一品”农产品基地形成规模,长海县的海参、瓦房店的肉鸡生产加工、庄河市的杂色蛤、东港的草莓、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均已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政策洼地效应凸显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得到了辽宁省的多项政策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支持政策:对沿海重点园区产业项目每年安排3亿元贴息资金;对产业集群公共研发和公共检测平台项目按有效投资额1/3给予补助。农产品深加工补助政策: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10亿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十补一”。服务业集聚区贴息政策:对服务业聚集区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海外企业并购政策:对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的项目,按并购金额20%给予补助。重点园区基础设施补助政策:对沿海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38亿元补助。到2012年底,沿海六市拥有42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当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多亿元),51个服务业聚集区,每县(市)一个农产品基地。2012年,沿海六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51%,比2005年高出2.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
沿海城镇布局有序展开
沿海六市都规划建设了城市新区,大连建设了普湾新区、大连开发区、长兴岛新区、金州新区、花园口新区,使得拥挤的老城区扩展了发展空间;丹东建设了丹东新区,吸引了大批人口落户新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锦州建设了龙栖湾新区,成功举办了海上世园会,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营口建设了北海新区,同时借助营口港实现港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鲅鱼圈新城的崛起;盘锦建设了辽东湾新区,区内建设了港口铁路,成为沈阳经济区新的出海通道;葫芦岛建设了东戴河新区,打造具有地级市功能的连接关内外的节点城市。这些新区的建设提高了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密度,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发展局面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按照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要求,推进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支撑。哈大客运专线的开通拉近了沿海与腹地的距离;东部铁路建成通车为东北东部和北黄海的开发创造了便利条件;1400多公里长的滨海公路拉近了城市和海的距离,打造了沿海旅游带;盘锦荣兴港投入运营,绥中港、海洋红港开工建设,一批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地主码头和业主码头建成,沿海港口群的实力不断壮大;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增加了全省清洁能源的比重,改善了全省的电力结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了沿海经济带缺水的后顾之忧。沿海42个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开发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以及填海,沿海重点园区已累计开发土地近1000平方公里,所有园区均具备项目落地条件。
东北地区对外平台初步建成
一批世界500强大企业在沿海经济带投资办厂,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高端人才也随之而来。对外开放平台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沿海六市拥有各类开发区84个,其中国家开发区12个。2012年,沿海六市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是2005年的14.3倍,占全省比重66.8%,比2005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2008年起,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进入全国三甲行列。
2007年8月,国家批复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是我国首部航运中心规划。规划提出,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逐步建成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以大连城市为载体、以沿海港口群为基础、以东北腹地为依托的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使之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性枢纽港和物流中心、成为引领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引擎。大窑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长兴岛口岸对外开放获得批准。2012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8.85亿吨,是2005年的近3倍。其中,大连港货物吞吐量3.7亿吨,是2005年的2.2倍;营口港货物吞吐量3亿吨,是2005年的4倍。2012年,全省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500多万标箱,是2005年的4倍。
沿海开发科学稳步推进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统领下,辽宁省组织编制了各重点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各园区规划根据海岸带规划的区域划分,在相应区域内进行产业、城镇、港口等具体布局,特别是以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为宗旨,划定了园区产业区面积,明确了园区的主导产业,具体落实海岸带规划的各项要求。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海岸带规划和各重点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有了更好的遵循。
摄/张允强、冯彦明、刘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