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北京首都机场各航站楼内,有不少非机场工作人员靠帮乘客办理登机手续牟利,日赚可达千元。机场表示,这类黑服务存在已久,因其混在人群中较难发现,治理存在困难,机场日后将加强管理,维护机场秩序。
有人认为,这些非机场工作人员也是“靠劳动吃饭”,并没有巧取豪夺,也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没有必要加以治理。但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服务是利用乘客时间紧、不熟悉流程、没空还价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其反映出机场服务不完善的现状,不应该让其长期存在,更不应该默认其合理。
相对其他交通方式,登机流程更为繁复耗时。目前除一些银行、电信机构在机场设置了贵宾登机服务外,大量的旅客无法获取方便快捷的登机方式。实际上,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机场“小红帽”行李队已成立多年。北京首都机场近年来还推出了“红马甲”服务,为乘客解决在机场遇到的各类问题。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孕”等乘客群体,服务人员及时间有限,很多服务还需要预约,难以满足乘客多层次的需求,无法顾及一些时间较紧的“急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员利用乘客的服务需求,伺机招揽“业务”。一些乘客不知底细,将行李交给他们,有的被骗取高额的“服务费”,有的甚至行李被盗走。
因此,要杜绝此类黑服务存在,一方面需要机场方面加强管理,通过与驻场单位建立机制,加强航站楼内巡视等,严厉打击不规范服务和要价行为。更重要的是,机场方面要通过提升完善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乘客的登机需求。比如,可以在机场内进一步设置好提示引导等标示,持续补充“红马甲”、“机场大使”等工作人员,并与机场各保障单位一起,逐步建立起快速响应的服务联动机制。此外,还要充分用好现代科技成果,根据客流量灵活调整柜台开放,并尝试机场快线登机、手机二维码登机、自助设备登机等服务手段,不断加强和完善登机服务,给乘客带来更方便、快捷的出行感受。
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要保障市场运行规范,既要加强监督管理,又要尽可能地完善供给。只有合法服务充分供给、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最大限度压缩黑服务存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