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费维权何以 异化成意气之争
杨朝清

浙江温州市民黄先生因信用卡过期导致卡内1154元被冻结,几番要求解冻没有得到银行答复。他一怒之下要求银行办理1000本存折,每本只存一元。当办理到第23本存折时,银行终于同意解决他的问题。此前,因类似原因,杭州人傅先生也曾要求银行办理500本存折。

此类消息被报道后,许多人大呼“过瘾”,颇有“冤屈”得到解决的感觉。表示今后若遇不公待遇,也将采取此类“报复式维权”等手段与商家进行利益博弈。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提高,近年来,一些行业条款不合理的现象广受诟病,消费者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以解决。此时,作为一种“弱者的武器”,消费者就会选择非常规途径进行争夺。“500本存折”、“1000本存折”,就是用悲愤的坚持来“倒逼”对方,让对方在道义上感到不适,进而求得问题的解决。

必须看到,消费者这种方式属于“合法抗争”,并没有逾越法律红线。但这种意气用事的“激情维权”虽不违法,却不尽合理,既加重了银行运营成本,也给其他消费者带来不便,是对正常商业秩序的人为干扰。因此,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此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但消费者之所以“过激维权”,归根结底在于商家没有正视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正常的诉求表达遭遇商家敷衍塞责,必然会代之以激烈对抗。从这个角度上说,防止消费维权异化为意气之争,需要建立常态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当下,商家只有及时把握消费者的利益诉求点,做到认真倾听、充分说明、公平评判、果断解决,不将小事拖大,避免让消费者的理性维权异化为偏激行动,矛盾冲突才会得到有效的化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