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联手卖保险,阿里发布余额宝,京东宣布供应链融资,众筹网站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正在掀起一股浪潮。
目前,互联网金融基本形成双向进入的格局。互联网企业携带着数据及电子商务优势,深入支付结算和信贷领域;而传统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直接切入电商、移动支付等非传统金融领域。可以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博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伴随互联网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未来将会怎样成为业界探讨较多的话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机会早已经从单纯的“鼠标”模式转变为向传统行业融合的“鼠标加水泥”模式。其中,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跨界尤其火爆,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互联网巨头频频出手。
在企业融资领域,以“追梦网”、“点名时间”为代表的众筹融资和以“人人贷”和“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信贷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发起融资为例,计划不到一个月便已募集到资金80余万元,获得2000多名国产动漫爱好者的支持,在筹钱的同时为影片做了很好的宣传。
与理财服务相关,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以及微信的“活期宝”更是凭借其“1元起购”的亲民价格引来众多平民粉丝,让近两年来不够景气的基金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余额宝”在上线一周内,用户突破百万,新增数亿规模,一度让与“天弘基金”相关的概念股“金证股份”实现了惊人的“七连涨”。
艾瑞咨询分析师张晶看好互联网在支付、融资、理财等领域作出的尝试,她说:“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碰撞,有利于盘活资金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然而,互联网企业的集中式“杀入”仍然不能排除其中的部分企业有借机“炒作概念”之嫌,为“互联网金融”泡沫埋下了隐患。应当注意的是,普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具备像金融机构一样严格的合规机制,缺乏风控能力,在放贷及吸储资质上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传统金融机构逐渐开始意识到网络环境对其业务范畴造成了冲击,银行、券商纷纷致力于网络平台的铺设,甚至利用自身客户资源,反向切入电商领域,大有和互联网企业展开正面竞争的势头。
在今年的互联网金融实践应用高层研修会上,宏源证券分析师易欢欢预判,“互联网金融搅动的这股创业热潮,到明年年底前会褪色,90%的项目与公司会死掉。”尽管预判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互联网企业能否突围,如何突围已经成为试图进入的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大数据成为竞争利器
对于目前大多数涉足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低门槛”,最明显的短板在于“缺乏风险控制”。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会降低身段,届时“低门槛”优势将变得不再突出,而真正能够在短板上发力甚至创新的企业才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阿里在金融风控方面独树一帜,被业界奉为“大数据金融”的典型。其依托于自身网络内庞大的客户数据资源,将系统内交易数据、货运数据、客户评价数据、认证信息、贷款记录和外部海关、电力、税务等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独特的“阿里”式风控模型。据公开信息显示,阿里小贷每天处理一万笔左右贷款,户均贷款7000元,坏账率不足1%,远远低于银行平均水平。
有关专家评价,这种贷款模型的好处不单是大大提高了放贷效率、降低贷款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它开辟了传统银行由于成本因素难以介入的“超小额度贷款”,弱化了金融机构在此类贷款业务中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最大程度完成了对金融领域的渗入。
可以说精准的大数据分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行业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路径,手握丰富大数据资源的企业在这条道路上斩获先机。不少媒体消息显示,除了阿里、京东等已有动向的大型电商以外,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大鳄百度、360等企业也在进行数据资源的收集整合,蓄势待发。未来,互联网所搜集的人脉关系、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成长经历等海量信息都将变成为个人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
合作共赢也是生存之道
面对竞争,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也是快马加鞭。建行有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交行有“交博汇”等。一时间,几乎所有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都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网上商城,试水电商行业。而不久前,招商银行联合敦煌网,平安银行与eBay均展开了合作,为互联网商户提供小额贷款,直接挑战“阿里小贷”。
平安金融科技董事长吴世雄向记者介绍,双方推出的“贷贷平安商务卡”是一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eBay按照卖家授权向平安银行提供商品、交易流水等经营状况的信息。平安银行会根据这些信息对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商户一定的授信额度。
与强势的阿里在小额贷款业务中的一条龙服务相比,面对银行,eBay与敦煌网等小型电商底气并不那么足,在合作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敦煌网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树彤表示,“对于敦煌网而言,与招行的合作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利和完善的融资服务和销售体验。”
除了借助银行服务吸引更多客户驻扎自己的平台外,业内还十分看好互联网企业在合作中的数据搜集服务。借助网络获取潜在客户的大数据信息,并通过挖掘数据促进金融服务转型是当下银行业应对互联网挑战的自救方法。易欢欢认为,“由银行自己来做电商或者社交网络并不是高性价比的主意。未来银行可能更多会采取收购互联网企业或者购买其数据信息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这两种方式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生财机遇。”